吴佳
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吴佳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湖南省怀化辰溪县中医医院就诊并确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中青年组50例,年龄32~50岁;老年组90例,年龄50~87岁。分别记录患者性别、生理、抽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以及血脂、糖尿病等病理资料,并统计分析2组心肌梗死病例特点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性。结果 中青年组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饮酒、肥胖及阳性家族史高于老年组(P<0.01);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AMI临床发病特征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P<0.01);而老年组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及心率衰竭方面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同的,其临床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年龄;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由于病变部位冠脉狭窄使得供血区域心肌呈持续严重缺血状态,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增高、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提早10年左右,提示AMI有年轻化趋势[2]。为探讨AMI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尝试分析不同年龄群体的危险因素特性及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怀化辰溪县中医医院2009年
1月~2014年1月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皆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年龄将140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n=50):男44例,女6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39.2岁;老年组(n=90):男58例,女32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71.5岁。入组标准:所有患者既往未曾有心脏病史,此次发病前皆未曾发现有冠心病症状。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的年龄、性别、血脂情况、吸烟史、血压情况、糖尿病史、腰臀比、饮酒史、工作、体力活动情况等临床资料,并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差异性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正态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病例生理、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老年组男性、女性比例为58∶32,中青年组男性、女性比例差异较大为44∶6,老年组性别差异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其中中青年组高血压占82.0%,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占42.0%,肥胖比例占64.0%,均显著性高于老年组患者(P<0.01);而高血脂、糖尿病比例分别占 36.0%和16.0%,差异显著性低于老年组患者(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生理、病理相关因素比较[n(%)]
2.2 2组患者诱发因素比较 中青年组病例诱发因素中吸烟、饮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青年组情绪激动和无诱因比例仅占16.0%和26.0%,差异显著性低于老年组病例(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病因诱发因素比较
2.3 2组病例AMI临床特点比较 中青年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比例分别为72.2%和34.0%,比例差异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而老年组心率衰竭比例为28.9%,比例差异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病例AMI临床特点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各国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现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3]。美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于医院急诊科的患者高达60万,其中至少50万人由于没有及时就诊发生心源性猝死[4]。最近的意向研究表明,日本AMI患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本国人民饮食习惯及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改变而增加[5]。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AMI 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学者研究发现10年内冠心病构成比上升显著,已居首位,且我国患病年龄在呈逐年年轻化趋势[6]。
本研究主要从中青年和老年组两个年龄段分析探讨AMI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140例病例资料分析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22∶3和29∶26;中青年组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39.2岁;老年组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71.5岁。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与AMI有极大的相关性,年龄较低时,AIM发病者基本为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AMI发病比率差距逐渐缩小。符合文献报道,中青年AMI患者男性占多数,女性AMI较男性迟发10年左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仅为男性的10~30%[6]。2组患者生理、病理相关因素研究显示,中青年组患者在高血压、肥胖、家族史方面比例远远超过老年组患者。提示,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且证实患有高血压病的AMI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更大,因AMI发生后,心室顺应性迅速下降,心肌收缩力显著减退所致。符合文献报道的高血压患者发生AMI后生存率显著降低[7]。研究中老年组高血糖高血脂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我们猜测:血糖浓度的快速增高,增大了心肌梗死的面积,激活了炎症反应,造成微循环功能受损。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糖尿病是影响AMI 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2组病例发病诱因和AMI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组病例诱发因素中吸烟、饮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青年组多有明显的胸痛而缺乏心绞痛等前驱症状,老年组多有心绞痛病史,且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可能原因是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转变生活方式,戒烟使老年患者吸烟比例明显下降。同时饮酒可以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大的冠状动脉闭塞。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年人急性心梗第一危险因素为吸烟[8]。我们推测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是年轻人引起AMI主要因素。
综上分析,吸烟、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降脂、戒烟、戒酒、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疲劳、适当减压、合理膳食、养成良好工作和生活习惯是降低青年AMI发病率的根本措施,尤其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青年人更为重要。导致高龄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患有与 AMI 相关的中老年性疾病。所以,AMI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强调良好生活行为方式建立的同时,冠心病家族史因素也应是重视要点。
[1] 高向辉.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0):3-5.
[2] 杨茹等.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29):28-30.
[3] 黄春燕.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88.
[4] Rumana N,Kita Y,Turin TC,et al.Trend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Am Epidemiol,2008,4(1):11-12.
[5] Rossi M,Negri E,La Vecchia C,et al.Smoking habits and the riskof nonfa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osta Rica[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11,18(2):467-474.
[6] 张彩霞等.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 18(27):9-11.
[7] 杨晓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49-51.
[8] 李秀艳.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02-1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51
湖南 419500 湖南省怀化辰溪县中医医院内一科(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