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分析

2014-08-01 00:23肖杰屏
当代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肖杰屏

2组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分析

肖杰屏

目的 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接收的4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药物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利用心理行为干预进行康复治疗。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治疗3、6周后的精神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康复效果(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PRS评分分别为(31.7±2.9)分、(34.5±3.8)分,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PRS评分分别为(25.6±2.1)分、(33.7±3.2)分,观察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疾病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

心理行为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发病比较缓慢,与遗传、环境、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精神疾病患者在忍受自身病痛折磨的同时,常常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双重伤害,长久以往不利于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2]。利用药物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虽能帮助大部分患者恢复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但疗效较慢,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会导致其它并发症的出现[3]。所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系统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行为认知干预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康复。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接收的2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用药治疗后的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接收的4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男13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5.8±2.1)岁;女12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7.3±1.7)岁,病程1.8~14年,平均病程为(2.3±1.2)年。对照组患者24例,男14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4.1±2.7)岁;女10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6.4±1.3)岁,病程0.9~11年,平均病程(1.9±1.4)年。49例患者中,病程<4年的为27例,4~6年的为14例,6年以上的为8例。2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用药方法为饭后口服,老年人口服25~50mg/d,成年人口服150~750mg/d,分2次进行服用。观察组患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干预方法如下。

1.2.1 心理疏导干预 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慢性精神分裂的病症有基本的认识,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病情,医护人员详细耐心的对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药物的使用以及服用药物后产生的不适症状,安抚患者因得病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依据患者不同的性格进行相应的鼓励、暗示,帮助患者渡过发病初期。

1.2.2 行为干预 鼓励患者积极的去结交新朋友,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因自闭产生的应激行为。让患者学会以正常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认知客观事物,对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弱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心理沟通,积极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友谊性的比赛,如集体大合唱、棋类、球类等,对做得较好、获得胜利的患者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根据每例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给予精神疾病患者漠大的关心和理解。对病情较轻或病情得到一定缓解的患者锻炼日常购物、交际的能力,并进行书法的学习,学习书法是一项很好的活动,既能陶冶患者的情操,也能锻炼患者的耐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对病情较重的患者细心耐心的进行一些基础的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如洗漱、整理床铺、穿衣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态恢复正常,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后在正常范围值。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态明显恢复正常,BPRS评定后数值明显下降。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态基本恢复,BPRS评定后数值下降。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态无恢复,BPRS评定后数值在35分以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24例患者进行基本用药治疗后,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5.00%(见表1)。分别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3周、6周后的BPRS进行评定,观察组患者的精神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1 2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表2 2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定比较(分)

3 讨论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常遭受一些外界的猜疑和歧视,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5]。患者在治疗时生理和心理上都比较脆弱,容易受社会的影响,难以达到全面康复。在病情缓解出院后,一般会与家属一起生活,并由家属照料生活起居,再加上需长期的服用药物,社会功能受损,患者的病情常出现反复,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6]。在临床的治疗中各类抗精神疾病药物能有效的控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但是在预防病情复发、恢复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不是很好[7-8]。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患者的本身进行心理上的安抚,消除因患病引起的焦虑心理,对患者给予鼓励性的心理暗示使患者面对病魔不退缩,积极的治疗疾病。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在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利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杜宏群,陈玉民,马秀青.集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1,10(5):146-147.

[2] 曾妙容,蔡燕玉,彭燕萍,等.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4(5):160-161.

[3] 任祥艳,曹闻洲.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障碍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1,18(1):31-32.

[4] 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8-50.

[5] 肖国格,王达平,黄国平,等.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2(12):34-35.

[6] 傅列云,苏宗霞,纪红玉.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康复,2011,26(2):156-157.

[7] 彭喜娟,李莎,叶秀娟.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72-1774.

[8] 陈钊,曾伟锋,李雪晶.心理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行为的改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6-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47

湖南 410007 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科 (肖杰屏)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还不都一样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