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CPR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2014-08-01 00:12薛乾隆贺英韩树池陈艳梅李琳琳高继英
当代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心搏心脑徒手

薛乾隆 贺英 韩树池 陈艳梅 李琳琳 高继英

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CPR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薛乾隆 贺英 韩树池 陈艳梅 李琳琳 高继英

目的 探讨徒手和心肺复苏(CPR)仪行心肺复苏术CPR(Cost Per Response)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抽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采用徒手CPR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仪CPR治疗,同期抽取50例来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和分析3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H-FABP、cTnI、NSE以及血清S100蛋白均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和健康组的S100、NSE、H-FABP和cTnI分别为(1.25±0.87)、(80.49±28.0)、(2.49±1.50)、(13.58±6.51);(2.11±1.09)、(96.02±28.77)、(3.90±1.34)、(17.47±8.89);(0.22±0.07)、(28.92±6.94)、(1.11±0.69)、(3.79±0.69)。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100、NSE、H-FABP和cTnI分别为(4.83±1.79)、(145.49±26.20)、(4.62±1.80)、(52.81±18.11);(1.89±1.19)、(90.44±28.79)、(2.79±1.39)、(20.46±14.48)。结论 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心肺复苏仪行CPR治疗,相对于徒手行CPR治疗更为持久、有效,并能够将心脑缺血性损伤的程度控制在最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徒手;心肺复苏仪;CPR;心搏骤停;心脑缺血性损伤

在临床上,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通常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超出预计情况的一种心脏突发停止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心搏骤停一旦发生,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很容易给患者的脏器带来不可逆危害[1-3]。为此,本研究结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徒手或心肺复苏仪行CPR治疗的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00例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8.3±2.7)岁;心搏骤停时间

0~14min,平均骤停(5.21±0.35)min;按疾病类型划分,其中包括心源性42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外伤22例,中毒7例,其他11例;按自主循环恢复持续时间划分,其中>1h者86例,>24h者55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女20例,男30例,平均年龄(48.1±1.5)岁;观察组对照组女21例,男29例,平均年龄(48.4±2.9)岁;健康组女21例,男29例,平均年龄(48.1±1.5)岁。并抽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组,3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分别在ROSC后和患者复苏后

24h采集10mL静脉血,并放置在-20℃温度下保存及检测,血清S100蛋白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经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肌钙蛋白I(cTnI)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

1.3 方法 根据《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标准[4],给予全组患者气管插管、吸氧、电除颤和静注肾上腺素及阿托品等治疗,并即刻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完成后给予对照组徒手行CPR操作,观察组先行人工标准的CPR操作,待心肺复苏仪准备完毕后改用仪器行CPR操作。仪器选用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仪,CPR间隔时间不超过15s。若

ROSC维持时间超过1h,则视为复苏成功。同时检查ROSC维持时间超过24h者的血液,并与健康组的血液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显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FABP、cTnI、NSE以及血清

S100蛋白质等指标,均高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3组的临床情况比较

表2 2组患者ROSC后24h的临床情况比较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常温状态下,若心搏骤停所引起脑缺血现象超过4min,心肌缺血超过20min,即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心脑缺血性损伤[5-6]。可见,临床采用高质量的CPR急救对于帮助患者尽早复苏和减轻心脑缺血性损伤均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大多数医院对心搏骤停者进行急救时一般是采用徒手CPR进行,这种方法往往容易因操作者耗能大、易于疲累等因素影响,需要不时中断按压,给复苏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并且还可能因操作者的不熟练操作,而降低其有效性[7]。而心肺复苏仪是近年来常用于临床急救心搏骤停的一种医疗装置,则能够很好地为胸外按压提供保障,确保迅速、有力、持续按压[8]。在本组研究中,经治疗,发现在H-FABP、cTnI、NSE以及血清S100蛋白质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要高于健康组,同时观察组要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心肺复苏仪相对于徒手行CPR能够更好地减轻心搏骤停者受到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心肺复苏仪行CPR治疗,相对于徒手行CPR治疗更为持久、有效,并能够将有效降低心脑缺血性损伤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1] 吴鹏程,吴玉霞,陆品端.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J].当代医学,2010,16(24):93-94.

[2] 田晋,陈翠耘,马爱军.萨勃心肺复苏器在重症脑血管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15(6):107-108.

[3] 卫常安,杨金兰,王红卫,等.萨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加强复苏461例效果比较[J].中国危害病急救医学,2011(6):374-375.

[4] 曹春水,黄亮,吕农华,等.应用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3,11(2):1032-1033.

[5] 宋怡琳,刘堂义,杨华元.运动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弛缓性瘫痪的比较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78-481.

[6] 刘春刚,康红千.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02-104.

[7] 安宁,罗海龙,刘艳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16):2703-2704.

[8] 游建明,张志高,刘成,等.缺血性中风证候演变规律初探及川芎嗪联合中药复方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2):2666-26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0.039

河北 075000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薛乾隆韩树池 陈艳梅 李琳琳 高继英)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贺英)

猜你喜欢
心搏心脑徒手
徒手攀岩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突然倒地怎么办?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