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比较

2014-08-01 00:12梁锐唐尤佳
当代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脊椎椎板椎管

梁锐 唐尤佳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比较

梁锐 唐尤佳

目的 探究全椎板和半椎板两种路径对椎管内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15例患者采取半椎板肿瘤切除法,15例患者使用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半椎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85±2.17)d。全椎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56±2.09)d。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半椎板切除肿瘤有利于脊椎的稳定性,肿瘤损伤较小,可缩短住院时间,远期疗效好,在椎管内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价值更高。

半椎板;全椎板;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在中枢神经肿瘤中可占14%左右,髓外硬膜肿瘤的比例为65%~75%,其中主要是以脊膜瘤、神经源肿瘤为多见。硬膜外肿瘤多为转移性肿瘤,且多为恶性,占据比例较小[1]。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目前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手术后可痊愈[2]。传统手术多采用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对脊柱造成严重损伤,对脊柱稳定性造成影响[3]。本研究选本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通过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15例患者采取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38.5±12.5)岁。病程

1个月~9年,平均病程(4.2±2.5)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半椎板组男7例,女8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4±14.1)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4.5±3.0)年;临床症状:根性疼痛11例,感觉障碍13例,运动障碍7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全椎板组男9例,女6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7.1±15.1)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4.1±2.8)年;临床症状:根性疼痛8例,感觉障碍10例,运动障碍8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所有患者皆无椎管内肿瘤并伴随脊柱破坏,术前皆未出现脊柱不稳定情况。统计学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对比性。

全部采用MR检查明确肿瘤位置,掌握其周围组织、范围等情况。所有患者采用CT检查,确定有无椎间孔扩大,肿瘤外生情况,有7例患者出现肿瘤外生、椎间孔扩大。

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采用X片对病变节段定位。全麻后患者取侧卧。以定位部分为核心,肿瘤大小不同,取切口也各有不同。切口至棘上韧带之后,在病变骨膜下,将椎旁肌分离,显现椎板,向外不过关节突出处。显露出病变节段处椎板,保留棘上、棘间韧带。根据肿瘤的不同大小,选择适宜的椎板咬骨钳,或者使用磨钻,去除相应的椎板,外侧至关节突出,内侧到棘突处。黄韧带去除,显露硬脊膜。在接近肿瘤处,将表面硬脊膜切开,切除肿瘤内包膜肿瘤囊,分离肿瘤,提起其包膜,分别电凝肿瘤包膜、脊髓粘连处、肿瘤动脉,将肿瘤彻底切除,并及时止血,将硬脊膜缝合,椎旁肌缝合于棘间处,将筋膜缝合严密。全椎板的肿瘤切除手术中,显露棘突出部位、两侧椎板,在咬除后将硬脊膜切开,从而将肿瘤切除,再缝合筋膜、硬脊膜,椎旁肌肉两侧缝合一起。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见表1)。

1.3 判断标准 改善: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或症状有较大的缓解;无变化: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无不适感;加重:术后患者病情恶化[4]。有效=改善+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把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0.0软件中,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病理类型及分布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成功开展手术,术后随访5个月~2年,术后1周对疗效进行统计评价,发现半椎板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未发现脊柱不稳定患者;全椎板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1例患者出现脊柱不稳定。半椎板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全椎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半椎板和全椎板患者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术后,半椎板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85±2.17)d,全椎板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56±2.09)d。半椎板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全椎板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管内肿瘤是源于椎管内不同组织的瘤样病变,可发生在脊椎的任何节段,临床多表现为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根损坏[5]。脊柱作为人体重要结构,维持着身体稳定性,保证脊椎的完整性,是人体维持生理机能的关键[6]。一旦脊椎内形成椎管内肿瘤,可造成患者四肢肌力减弱、马尾神经受损、严重的患者伴有肌肉萎缩,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走及运动有重要影响[7]。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在传统的脊椎手术中,大多采取全椎板的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将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切除,并咬除椎板两侧,必要时还会将关节突出咬除去。在此手术过程中,一般要损失3个左右椎板。由此可见其手术创伤严重,在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易引发并发症,出院后亦需要颈托、腰围来维持脊椎稳定。由于在手术中对脊柱破坏严重,导致术后的脊柱稳定性大不如前,特别是病变较多的患者,手术需切除多个棘突或椎板,必定会导致术后脊椎不稳定,甚至会引起脊椎变形。为了避免脊椎机构遭到破坏,对脊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可采取半椎板手术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有效降低脊柱损伤,术后患者也无需长时间卧床,一般

3~5d便可以下床,患者无不适症状,从而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8]。在术中保留棘上、棘间、关节突,不影响术后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效果。

半椎板手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能够完好保持脊柱结构,避免手术对脊柱结构的改变,减少手术创伤,避免并发症。术后患者可快速恢复,症状快速消失,生活质量较高。虽然半椎板手术保留棘突,在手术中会影响视线,仅有约1.5cm的手术空间,较为狭窄,但硬膜下病变体积较小,狭窄的暴露宽度基本满足手术要求,术中仅需将肿瘤囊表面切开,并从囊内切除,自肿瘤一边分离肿瘤囊与神经根的粘连,切除其供血动脉,然后切除肿瘤。半椎板手术较为适用于肿瘤偏向一侧,且体积较小、髓外硬膜肿瘤。

在半椎板手术中,可避免传统全椎板手术的缺点,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虽然有暴露不佳、手术操作不便的缺点,采用显微镜操作可完全满足手术需求。半椎板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椎管内肿瘤,疗效好,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1] 宁金沛,梁柱德,韦武,等.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71-73.

[2] 龙鸿川,杨军,张宗银,等.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椎管内肿瘤[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5):267-269.

[3] 高进苗,张晓东,冯春国,等.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1):94-96.

[4] 胡涛,吉宏明,张汉伟,等.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68-71.

[5] 胡永珍,王殿洪,李国忠,等.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7):311-313.

[6] 石鑫,姜梅,郝玉军,等.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9(6):533-535.

[7] 王宏,王焕宇,薛凯,等.小切口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1):946-949.

[8] 李斌,谭卫,冯屹,等.半椎板切除显微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11-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0.017

江西 332000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梁锐 唐尤佳)

猜你喜欢
脊椎椎板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