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照研究

2014-08-01 00:12何文华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弥漫型阴虚阳肾阴

何文华

150例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照研究

何文华

目的 分析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得出两者的联系。方法 选取150例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给予CT诊断。结果 各中医证型都可以通过CT诊断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分级。150例脂肪肝患者的6个中医证型中,弥漫型或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是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CT诊断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常见于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痰浊闭阻型这5个中医证型;而单纯性肥胖脂肪性肝病患者多见于气虚型。结论 中医证型与CT诊断存在相关联系。

脂肪性肝病;CT诊断;中医证型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肝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根据是否与酒精有直接关系,可分为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患者前期可无症状,但随着肝功能的降低,可渐渐出现胸闷乏力、右上腹隐痛不适、肝脾肿大、轻度黄疽等症状。中医理论中,脂肪性肝病有6个证型。CT检查对于脂肪性肝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对其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本研究对150例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相关CT的诊断做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山市南朗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本研究中,轻度或者局灶型脂肪肝因为症状少或无,多是查体时偶然发现。已经出现肝功损害症状的中重度或者弥漫型脂肪肝,多事由于乏力不适等主诉就诊。

表1 一般资料情况(n)

1.2 方法

1.2.1 CT检查 使用螺旋CT,对150例患者进行CT平扫,其中有53例患者给予了强化扫描。检查前禁食12 h,常规进行腹部(肝区)平扫。扫描层厚度及层间距为10 mm。

1.2.2 CT诊断标准 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若肝脏的CT值低于自身脾脏CT值即可诊断脂肪肝;根据脂肪浸润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级别(见表2)。根据脂肪浸润的范围可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2种。局灶型脂肪肝在CT扫面野内可以看到有斑片状的结节状低密度影,无占位效应,无血管移行出现[1]。

表2 CT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将各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统计数据,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CT诊断结果 150例患者均通过诊断标准诊断为脂肪性肝病(见表3)。

表3 CT诊断的结果

2.2 中医证型和CT诊断的相关关系

2.2.1 气虚型 共有19例。其中多见于单纯的脂肪肝患者,无其他的合并疾病。其中弥漫型和局灶型分别是16例和3例。轻、中、重度各有3、10、6例。

2.2.2 肝郁气滞型 共有40例。此证型在既往有胆囊病史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患者中较多见。弥漫型29例,局灶型11例。轻度脂肪肝患者为24例,中度有13例,重度有3例。

2.2.3 肝胆湿热型 共有7例。急性胆囊炎或者胆结石发作的患者多容易合并此证型。7例患者均属于弥漫型脂肪肝,均为轻度。

2.2.4 肾阴不足型 共有3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3例,可见此证型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2]。弥漫型有27例,局灶型有11例,轻、中、重度各为14、21、3例。

2.2.5 阴虚阳亢型 共有30例,高血压患者多属于此证型。弥漫型和局灶型分别为23例和7例;轻、中、重度分别为16、12和2例。

2.2.6 痰浊闭阻型 共有16例。此证型多见于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中弥漫型9例,局灶型7例;轻度9例,中度7例。

3 讨论

3.1 脂肪性肝病是现代医学的范畴。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单独的给予命名,也称脂肪肝,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较快的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可无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干细胞的损害,一些症状逐渐出现,如乏力不适、右上腹隐痛、腹胀、肝脾肿大、轻度黄疸等。

在中医中脂肪性肝病归于胁痛、肝着、痰症、积症、黄疸等范畴[3]。共有6个证型,分别是: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肾阴不足型、阴虚阳亢型、痰浊闭阻型、肝胆湿热型。各型的特点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

CT平扫或者强化扫描在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根据CT能够根据脂肪浸润的程度及范围对疾病程度进行分级量化,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3.2 本研究结果显示,6个证型中,气虚型19例,多属于单纯性脂肪肝,由于肥胖等原因引起的较多。其余5个证型,多有合并疾病。其中弥漫型或者中重度脂肪肝多见于:气虚型(16例),肝郁气滞型(29例),肾阴不足型(27例),阴虚阳亢型(23例);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主要的中医证型是:肝郁气滞型(11例),肝胆湿热型(7例),肾阴不足型(11例),阴虚阳亢型(16例),痰浊闭阻型(9例)。

中医理论中关于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胃、肾相关,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劳逸失度,肾气不足,病后失调等5个方面[4-8]。这也与中医证型相符合。

3.3 本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与CT诊断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临床治疗中可根据相互的结果进行互相权衡,有利于疾病的治疗。CT是目前诊断肝部疾病无痛、简便且准确的方法,临床中应广泛应用于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乙醇性肝组[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

[2] 张晓亦,陆泽元,蔡锦丽.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糖尿病与肝功能转氨酶相关性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12):2337-2338.

[3] 叶放.中医对脂肪性肝病的辨证治疗方法及思路[J].光明中医,2005, 20(4):35-36.

[4] 王嵩,李琼,王夕富,等.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2):126-129.

[5] 毛德文,李东发.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与B超、CT相关性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59-61.

[6] 韩海涛,邱子津,韦艾凌.脂肪肝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0(S 1):112-115.

[7] 王嵩,李琼,王夕富,季光.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2):69-71.

[8] 张宗刚.清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9):90-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108

广东 528451 中山市南朗医院(何文华)

猜你喜欢
弥漫型阴虚阳肾阴
LncRNA FGD5-AS1靶向miR-195-5p调控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活性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中医名言拾粹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胃癌Lauren分型的临床病理研究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