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病与血脂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2014-08-01 00:12张淑萍任圣洁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基线缺血性

张淑萍 任圣洁

老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病与血脂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张淑萍 任圣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与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5月~2007年8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79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基线数据并随访5年,探讨ICV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国内通用的诊断标准切分观察指标时,BMI、收缩压、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BMI(HR=1.506)、收缩压(HR=1.506)、TC(HR=1.558)、TG(HR=1.603)、LDL-C(HR=2.247)均为I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HR=0.562)为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人血脂异常是I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能有效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缺血性心血管病;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是指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总合,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对ICVD的预测模型多为对中年人群的若干年随访后的风险研究[1-2],鲜有无疾病背景的老年人的ICVD的预测研究。尽管目前以改变生活方式、治疗与控制危险因素为主的预防策略已能获得成效,但对ICVD中的脑卒中风险评估仍有待加强。因此,收集无相关疾病背景的老年人的各项指标,以此作为基线,观察若干年,挖掘ICV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对老年保健人群随访5年,分析I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着重探讨其中血脂与ICVD发生的关系,为老年人防治ICVD制定策略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07年8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有数据记录的老年患者为基线数据,基线年龄>65岁(出生于1942年1月1日前),排除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感染、肾功能、糖尿病及并发症和其他系统性疾病者,并征得受访对象的知情同意。对基线人群随访5年,即2012年5月~2012年8月进行回访,对ICVD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其中IVCD的界定参照文献[3]。

1.2 随访观察指标 收集纳入对象纳入时的年龄、性别、BMI、收缩压和舒张压等病史资料,记录患者就诊时的各项血清指标,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空腹血糖水平。所有纳入对象随访5年,于随访截止时进行电话问卷调查,由于部分纳入对象于其他医院住院治疗,故需查缺补漏,并进一步核实信息。主要调查患者的主要疾病的发生情况、用药情况、自我总体评价、生理状况(如睡眠质量、精力、行动能力等),调查心血管病发病及住院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将发生ICVD与不发生ICVD分组,采用χ2检验对各IVCD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ICVD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人纳入时的基线特征 研究开始时进入基线观察的老年对象共计2245例,剔除已患有ICVD者442例,共有1803例进入研究队列。截止研究结束时,共有5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0.28%,共累计观察1798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共发生ICVD事件的例数457例(25.42%),5年内累计发生ICVD事件572次,因ICVD住院372例(20.69%),因其他原因住院共1209例(67.24%),未住院共217例(12.07%);因ICVD死亡19例,因其他原因死亡61例,累计观察7848.7人年,人年ICVD事件发生率72.88‰。457例发生ICVD事件者归为ICVD组(n=457),将未发生ICVD患者归为对照组(n=1341),比较2组基线数据发现,2组在BMI、TC、LDL-C、HDL-C存在显著差异。ICVD组的BMI、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各项指标的基线数据比较

2.2 ICVD的发生及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ICVD的发生及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2中血脂的切点标准参照文献[4])发现,当采用国内通用的诊断标准切分观察指标时,BMI、收缩压、TC、TG、LDL-C、HDL-C在两组中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ICVD发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ICVD的发生的多因素分析(Cox回归) 对ICVD发生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BMI、收缩压、TC、TG、LDL-C均为I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ICVD发生的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心血管病一直是我国人群第一位死亡疾病,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ICVD(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显著提高。大量队列研究表明,TC或LDL-C升高是IVCD的重要危险因素[5]。本研究对老年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在随访期内,共发生ICVD事件的例数457例(25.42%),人年ICVD事件发生率72.88‰,2组基线数据在TC、LDL-C、HDL-C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开始逐渐赶超西方,与此同时,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也开始常见。现在国内的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在中年人群中已取得随访10年甚至以上结果,证明了血脂异常确实是我国中年人群IC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从而为评估ICVD发病的相对和绝对危险因素,确定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并在制订指南时提供更切合我国实际的依据,而非盲目套用其他国家的指南。然而,目前多围绕中年人群血脂异常和ICVD发生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而影响老年影响ICVD发生的因素更为复杂,如目前已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等。肥胖、体力活动少、早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种族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等也成为促发性危险因素。因此,为了着重探讨老年人血脂升高与ICVD发生的相关性和危险程度,本研究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血脂异常标准,选择老年人(年龄>65岁)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最终发现,采用该指南推荐的TC、TG、LDL-C、HDL-C划分界值(“正常范围”与“边缘升高”之间),结果发现TC、TG、LDL-C均是老年I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重要保护因素。

临床上目前检测血脂的项目较多,基本检测项目为TC、TG、HDL-C和LDL-C。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主要受年龄与性别、遗传因素等影响。TC水平一般随年龄而上升,至70岁后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中年女性一般低于男性,但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临床上所测TG是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主要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即使同一个体多次测定,TG也可能有较大差异,因此TG测定结果及所得结论仅供参考。HDL-C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故一般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肥胖等均是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血压为首要因素[7],有研究表明[8],若合并高血压时,在任何TC水平,ICVD的绝对危险已相当于合并3项其他危险因素,显示了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本研究也发现了这一点。另外,吸烟也是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结论不一,可能是由于各项研究对于吸烟的定义不同,男女性吸烟比例差距较大,调查对象吸烟情况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导致所获结论偏倚。因此,本研究未将吸烟作为调查因素。此外,本研究未发现空腹血糖升高是ICVD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空腹血糖对老年患者的代表性不够,若选择负荷后血糖水平或胰岛素抵抗水平作为IVCD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可能更为准确,这值得进一步研究。

血脂异常主要是通过临床日常工作来检出,并且不能仅重视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而应重视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存在血脂异常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并且建议65岁以上的成年患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含TC、LDL-C、HDL-C和TG,从而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并进行纠治。

综上所述,老年人血脂异常是中期ICVD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能有效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 He L,Tang X,Song Y,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 in a rural district of Beijing,China: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58,308 residents[J].BMC Public Health,2012,12:34.

[2] 陈海波,张淑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J].河北医学,2007,13(6):689-691.

[3] Wu Z,Yao C,Zhao D,et al.Sino-MONICA project: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Part i: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onitoring[J].Circulation,2001,103(3):462-468.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390-419.

[5] Chu FY,Yan X,Zhang Z,et al.Features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b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Beijing: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3,13(1):287.

[6]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协作组.冠心病与脑卒中综合风险的评价与干预研究-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 l(12):893-901.

[7] Chau PH,Wong M,Woo J.Trends i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hospitalisation and case fatality in the Hong Kong Chinese population 2000-2009:a secondary analysis[J].BMJ Open,2013,3(8):e 002963.

[8] 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等.中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治和分层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8-43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VD) in elderly population and relationships with blood lipids levels. Methods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cluded 1798 cases was collected, baseline data was recorded and they were following-up for five years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to occurring ICV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taken. Resul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usage of domestic common segmentation observed indicators, BMI,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C, TG, LDL-C, HDL-C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two groups (P<0.05).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MI (HR=1.506),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HR=1.506), TC (HR=1.558), TG (HR=1.603), LDL-C (HR=2.247)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to occurrence with ICVD. HDL-C (HR=0.562)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to it. Conclusion Dyslipidemia in elder population is a risk factor to occurrence of ICVD. Controlling lipid level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vents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oxemi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lood lipi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02

上海 200090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检验科(张淑萍 任圣洁)

任圣洁 E-mail:suncwsh@163.com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基线缺血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