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理论是1967年由美国语言学家Grice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与人在交际过程中要遵循合作原则,而合作原则又有其四个准则,分别为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而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发现,留学生在读写课上能够理解本节课所讲授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掌握这些知识。但在听力课上,对有情境的听力对话材料却往往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这些对话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会话含义,基于字词本身含义的一般会话含义,留学生们可以轻松理解,但一些带有特殊会话含义的对话则会给留学生们的理解带来困扰。下面分别在违反四个准则的情景中来理解分析一些特殊的会话含义,以便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1.违反量准则的情景下
场景:
一位留学生因学校的活动需要一件黑色T恤衫,他来到一家服装店。
留学生:你好,请问有黑色的T恤衫吗?
老板:这大夏天的,买什么黑色的T恤衫啊!你看我们店里的T恤衫,颜色又多,有红的、白的,蓝的,质量又好,纯棉的,来一件吧?
在这一场景中,留学生会感到迷惑正是因为商店老板违反了质的准则,其实老板只需回答“没有”便可,但他却说个不停,话语中的信息量过多,才会使留学生一头雾水。对外汉语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类似场景,恰当引导学生们理解服装店老板的话语动机,当学生们下次遇到相似的场景时就可以轻松应对,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2.违反质准则的情景下
场景:
在高速公路上一名货车司机因超速而被警察叫停。
司机:对不起,警察先生,我开得太快了!
警察:不,先生,你只是飞得太慢了!
质量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要说真话,尽量保证话语的真实性,而生活中却有很多情况是违反质准则的。上面的情境中很明显警察的话是违反质准则的,但其目的是为了讽刺司机的超速行为。在课堂上如果遇到这一类的对话情景,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特殊的会话含义以外,还可以与中外文学著作当中的反语用法相联系,为学生布置作业,寻找类似的违反质准则的对话,使学生能够不断积累、掌握。
3.违反关系准则的情景下
场景:
某人将20万元投入股市,一天朋友见到他。
朋友:你那20万怎么样了?
某人: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外国留学生对这一情景对话的不理解主要是由于对话中存在汉语熟语,因不知道“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这一歇后语,使留学生觉得两个人的一问一答听上去并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由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遇到中国人常用的一些歇后语、谚语时就会无从下手,无法理解。此时对外汉语教师们应该做的就是向学生普及中国文化,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们能够早日“入乡随俗”。
4.违反方式准则的情境下
场景:
一家人坐在客厅看电视。
丈夫:亲爱的,你要去哪儿啊?
妻子:supermarket
方式准则要求人们说话简洁明快,但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出于某种原因而故意咬文嚼字去表达。情景当中的妻子故意违反方式准则,以英文代替“超市”一词,目的是为了防止身旁的孩子听到自己去超市而吵着要跟着她去,含蓄间接地向丈夫传达了信息。这种会话方式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应当借助会话含义理论,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话语推理机制,活跃并调动思维,整合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体系来理解特殊的会话含义。
那么,会话含义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师们有什么启发呢?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会话含义理论的指导下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以培养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汉字、词语,而是为了掌握在中国社会生活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知识的积累与具体的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使学生能够不仅仅局限于对句子字面意义的理解,而是真正理解说话人,真正提高汉语水平。
其次,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会话含义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会话习惯,并且能够与自己国家的语言习惯区别开来,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本国语言的束缚,在汉文化中学习汉语,在不同的语境下理解不同的话语含义。
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是突破教学困难的重要途径,会话含义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及语言理解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充分挖掘语言学中的基础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李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