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云
摘要:文章从找准概念衔接切入点、挖掘思维衔接发展线、创设实践衔接层次链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解决高一新生所掌握的基本化学素养与高中化学学习所需具备的技能要求相差较大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实验素养; 初高中衔接; 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7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8
素养即平素修养,是个人修养所达到的程度及表现,是一个人思想、文化、道德和技能等各方面水平的一个整体表现。实验素养则是实验活动中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及其表现,它可以说是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想、态度、精神、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品德、习惯和作风等诸方面的专业实际水平的综合表现。当然,学生个体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实验素养的水平不同;即使受教育的程度相同,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实验素养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快速影响并推动着时代发展的进程的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要求现代人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作为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之一的中学化学教学,尤其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则不仅是学生获取与检验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等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障。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在军事上又被称为“以退为进”,是古人用兵的谋略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又被演绎成多种含义,推广到生活中,即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要想在土地上取得大的收获,就要在种子、化肥、耕作等方面先有所投入,这才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课堂是教学的肥沃土壤,每一名学生都是一颗品质优良的种子,作为教师,当你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合理选择肥料进行科学实施,是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的重要前提。随着近几年中考考试模式的改革,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方面的要求被一再降低,有些学校的化学教育甚至变成了粗浅的对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识记教育,这一改变适应中考试题的需求,却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出现无法适应,化学成绩逐渐下降的现象。如何协调高一新生所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素养难以满足高中化学学习所需具备的技能要求这一由来已久的初高中衔接,成为制约学生化学实验素养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下面笔者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视角,对此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对有效提升高中生实验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一、 找准概念衔接切入点,理清知识与技能
所谓衔接,即是指用某种方法将两个分开的事物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因此知识的衔接并不只是教材实验知识的补充,更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既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又必然不会完全等同,而这种异同点就是新旧知识衔接的“切入点”。教学中需要注意这些初中实验知识在高中的切入点,很多学生往往很难意识到这种似是而非的差别,以致知识概念辨析不清,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分别从初高中知识的外部特征、内在本质上进行对比分析,以旧的实验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实验知识,同时把旧的实验知识纳入己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真正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其变化和因果关系,进而实现提高初高中知识间的衔接。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凡是与初中化学有关联的实验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衔接方式,在再现以前的实验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重点,进而引出高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在高中进行到电解质、非电解质以及离子反应等方面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灵活地穿插初三化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初中化学中将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与干电池、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用灯泡发亮的现象说明这类溶液具有导电性,并以此提出了电离这一概念,但由于初中的实验教学并未深入地对不同浓度的相同物质或同浓度的不同物质间的导电能力进行比较,因而高中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时可以进行如下衔接:先设问:“不管什么浓度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再追问“是否只要浓度相同的任何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都相同”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触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对这两种情况的溶液的导电能力进行比较探究,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引出相关的概念、理论等。
二、挖掘思维衔接发展线,掌握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提倡科学探究。做好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实验知识上的衔接,更是实验方法的衔接。实验方法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实验探究活动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初中化学偏重于对实验现象初步观察能力的训练、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探究性实验内容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层次探索,通过探究不断修正自己最初的设想,形成“发现问题——讨论——独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创新”的思维升华。
在高一教学阶段,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初期先讲解初、高中化学内容的区别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也可以利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与初中内容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产生一种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实的成就感。例如在“空气”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探究空气的存在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如用吸管吸空的饮料瓶的话瓶子会变瘪、用给气球吹气可使气球膨胀,空气的流动使蜡烛被吹灭等等。当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探究增强自信后,学生会更加乐于学习化学。endprint
三、创设实践衔接层次链,提升能力与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新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我们应该善于研究教材、活用教材,要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通过已有化学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只接受了初步的实验训练,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仅达到“练习”,或“初步学会”的水平,而高中阶段一些实验技能要求达到“学会”的层次,因此,高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实验教学方式,实现实验操作上的初高中衔接,对于实现化学课程的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实践操作、丰富知识内涵,体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可根据各校学生的基础及各校的实际条件,灵活采用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做实验等方式,尽量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结合己有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去进行实验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家庭小实验”等栏目设置实验让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例如要求学生利用生活材料马铃薯与淀粉去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碘单质的特性,进一步用淀粉、食醋检验加碘盐的成分,让学生自行设置简单装置收集雨水并利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等,这种注重学生实际参与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的有效提升。
对学生来说,能否在高中阶段培养出自主的探究能力与较高的科学素养,将直接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搞好初高中实验教学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未来能力发展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学生在知识上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上,能力培养上的衔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依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瑞英.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化学教学,2009,(10)
[2] 王文磊. 初、高中化学实验技能教学衔接研究[D].扬州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