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杰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探究实践、因材施教等方面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完成对信息的获得、传递、加工、再生和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增强实践性。
1 要善于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用程序画图》一课时,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编程工具箱中的控件,掌握控件的属性设置及修改;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分析,编写程序,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善用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熟悉VB程序设计环境,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样的程序我们能不能重编写一个呢?并对程序窗口中控件的属性,设置及修改呢?要添加什么样的代码才能让这相应的按钮画出对应的图形呢?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尝试练习,学生打开《用程序画图》尝试完成添加“画矩形”这按钮的代码,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启用VB设计一个程序,为“画直线”、“画矩形”、“画圆”这三个按钮添加代码,单击按钮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2 善于挖掘和寻找契机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参与意识较强,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由传统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探究知识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协调者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促进者,要善于挖掘和寻找信息技术教材中点滴契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作和想象的契机,扩展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拘无束的释放和飞跃,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梦想。例如,在教学《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由于此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学生对这种练习非常感兴趣,积极性极为高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制作的明信片主题各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设计的明信片以展现祖国山川美景为主题内容,有的设计的明信片以介绍名胜古迹为主题内容,还有的设计的明信片以突出家乡的巨大变化为主题背景,甚至有的设计的明信片以展示自己风采为主题内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合理想象,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体现了学到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在探究实践中促使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电子信箱的使用》一课时,教师可先对什么是电子箱和电子信箱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免费电子信箱,再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内容,查看网络提示,合作讨论,尝试实践申请一个免费电子信箱,并给教师成功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内容与合作交流知道了写邮件时应注意的填写内容,并尝试发送、接收和回复邮件。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通讯录的使用与管理技巧,对邮件科学分组管理,提高邮件交流的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抵制不良邮件的操作办法,以及如何添加文件、图片等进行发送。
4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逐渐缩小差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创新。这就要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如针对目前掌握了计算机的哪些操作技能、学过哪些软件、能处理哪些计算机程序等进行详细调查,或是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测试,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摸底测试进行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分层。再在具体的教学中,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创新潜能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冯文乐.让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升华[J].湖南教育,2010(12).
[2]章晴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通报,2011(11).
[3]陶维林.提升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