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摘 要:当前,微型课程在高中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型课程能很好地解决繁杂、独立的传统课堂所产生的问题,同时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实际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基础,以高度融合的信息技术和课程知识为导向,对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设计和应用进行研讨,进一步探索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微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信息技术与K-12教育的融合已经不只是趋势,而是主流。为了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各个国家都在大力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灵活多样、更新频繁、贴近生活而且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的课程,不仅能够弥补传统课程体系繁重、信息落后的弊端,而且也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1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1.1 知识抽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仅要讲解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将书面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教师通常只能重视前者,这就造成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分离。由于在课堂外很少使用课堂知识,一些学生往往记不住课堂内容,而有兴趣的学生想自学,但笼统的知识点给学生的独立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1.2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随时代发展、教科书不能及时更新
“标准模块”的教科书,预先对学习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了精确的设定,教学内容很难改动、缺乏趣味性,而且每个模块里的知识、内容都得不到及时地更新。
1.3 课程分裂现象严重,学习内容不能在最大程度上联系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
课程的内容都是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科定向编排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科知识都独自存在于自己的空间中,学科之间缺乏关联。但是,学生需要了解每门课程的知识与其他课程之间以及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各学科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被狭窄的、独立的知识面和思维模式束缚。课程分裂将信息技术课程当作一门单纯地为了开拓视野的课程,学不学无所谓,直接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动力。
1.4 不同的学生的兴趣不同、起点不一致
书本上的例子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对整体的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班级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因材施教,制定一些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个性化课程,并将其发送到课程学习系统、群组论坛、博客或学生的邮箱中,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1.5 现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的知识扩展领域非常有限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校内外学者早已清楚明了的,但对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知识,而且传授知识的方式也总是一成不变。例如,《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应该配有一小部分内容把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信息技术的选修课程上,在每门课程结束时也应该配有一个小课程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1.6 课程活动按照平均能力划分学习小组
教科书、教学活动不能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阅历,导致课程知识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教材非常系统全面,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2.1 设计理念的加强
第一,在设计导向方面,价值取向对课程的设计起着决定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比较重视学科的社会价值和本位价值的融合。所以,课程设计应体现学科的本位价值,系统、有组织的学科内容是课程设计主要的信息来源,课程设计要全面贯彻学科要求的人文精神和专业精神,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活动空间。第二,在设计理念方面,笔者提倡采用ITML一体化设计理念,以学科知识点为中心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对课程的统一整合,实现知识、经验和社会的协调一致。对自然世界最真实全面的表现就是去除边界的知识整合,然而高中学科内容更新快、知识内容繁多,过分无边界的知识整合极易造成课程冗余和无中心课程。
2.2 融入微型课程的结构“小要素”
当人们在尝试解读、学习和高效地完成复杂的任务时,常常会集中细化任务,降低问题的复杂性,这种行为势必会产生很多经过提炼的“小要素”。课程设计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在设计时应该先从大要素向小要素过渡,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要素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根据笔者对微型课程的理解,课程设计应该有下面几个“小要素”: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支持、主题资源以及学习伙伴等,各要素循环作用,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依赖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练功场。
(1)学习活动:本文的“学习活动”是广义上的学习活动,其中包括所有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协调统一。
(2)学习支持:设计学习支持的目的在于对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再完美的教学理论也需要有大量的学习支持才能起作用。所以,建立一系列的辅助学习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氛围的核心步骤。本文的学习支持重点在于方法和工具的运用。
(3)主题资源:主题资源与教学主体内容相互独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利用所有显性的或隐性的资源。本文的主题资源是指能够更好地实现主题传达、促进思考和延伸课程效果的信息资料。
(4)学习伙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比起研究小组,学生更愿意接受学习伙伴这个名字。所以,本文使用学习伙伴一词。
2.3 明确学习主题和学习支持
在确定主题时,由于文本类型认识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陈述性知识,所以课程设计应注重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结构。这个微观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的“基元”知识:大多数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还仅限于字面意思,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识别计算机中的文本信息类型,以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由于主题属于概念表达,没有牵涉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所以,可以选用PPT的形式来阐述主题。在学习支持中,应该明确方法和技术工具,可以采用硬件设施,如数字媒体教室、投影仪等,用软件设备PowerPoint作为学习工具;在方法策略上,可以系统选择,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识别和对照文本信息。
2.4 确定学习活动、主题资源及学习伙伴
为了保证整个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采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不断丰富课程内容,设计讨论和评价环节,首先探讨进行与否,然后对不能理解和存有疑问的部分进行评价和判断,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文本信息实例。对于主题资源,可以在第一部分添加问题资源,比如可以设置能否发现其他类型文本信息的问题,而在下一环节将各种格式的文档集中起来,形成典型的实例,方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特别是对于小规模的微型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微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得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有效地优化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微型课程的设计,有力地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刘素芹.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徐谊.信息化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谢登斌.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管窥[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