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从课堂提问的民主性、针对性、准确性、渐进性等原则分析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提问;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提问尤其是有效的课堂提问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笔者认为出于三个方面的缘由:首先,为了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新课改的目标是要改变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教学现象,培养思维活跃、富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人才。其次,为了改善当前课堂提问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在新课改指导思想下,大多数教师重视课堂提问,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过于随意、过于简单或复杂、没有注意层次性、用词不当等。这样的提问就容易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愿主动回答,就算有学生回答也多是照本宣科。而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组织教学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再次,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学习方面的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有效提问的原则
既然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有效呢?笔者认为有效提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觉得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要总保持严肃的面孔,要多点微笑多一点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点评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从而创造一种平等、宽松、民主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二)针对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围绕教学目的,针对重难点和学生学习特征进行提问。首先,由于受到教学时间限制和大纲的约束,所以提问要围绕教学内容,从重难点入手,避免乱问、滥问,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牢牢的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其重点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伯力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热点是当前民主政治改革和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所以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要围绕这些方面来提问。其次,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心理和知识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提问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原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并且所提问题要指向学生的潜在水平到现实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概念等低层次认识问题,如“‘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哪些?”可以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而综合理解、概括评价类的高层次认知问题,如“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应该让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准确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范围和用词要准确,切忌模糊不清,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这要求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大纲、教材和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和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中的“开始”“新阶段”两个词的运用,使得该问题具有准确性,这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若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那么问题就含糊不清,学生便难以作出精确的回答。
(四)渐进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深入思考。如果基本上都是过于简单的问题,那就无法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但如果第一个问题就难度过大,又会使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受打击。例如:“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则可以把题目分解为三个小问题:“‘斯大林模式实行时的国内外环境如何?”、“‘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哪些?”、“‘斯大林模式实行后苏联取得了哪些成就以及出现了哪些问题?”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
(五)经验性原则
现行的历史教材内容和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提问时要注意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有助于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并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谈谈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由于几乎每个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所以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回答。不但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起到教育作用。
(六)趣味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如果把问题设计得新鲜有趣就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回答的积极性。一般可以采用有趣的表达方式或者和学生熟悉的事物相联系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如“宋朝商业有哪些新发展?”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边观察《清明上河图》边思考,通过观图他们会发现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就会激起思维的火花,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轻轻松松的掌握知识。
(七)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答案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只要有理有据即可。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归纳和总结。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甚至对于一些非开放性问题,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回答的有理有据,就应当肯定。但是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要注意问题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利用现有的高中阶段的知识能够解决的。
(八)即时点拨、评价原则
在学生回答问题思路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回答完了,教师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时要肯定;回答得不完全正确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再指出错误之处并纠正;回答完全错时,也不要打击学生,可以肯定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态度。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结语
课堂提问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广大教师有必要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付诸实践。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对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看法。由于笔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叶小兵.《历史老师的提问》.《历史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期。
作者简介:
晋成(1982~),男,安徽全椒县人,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