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07-31 23:10梁爽萧惠欢万芸
影像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原位癌灵敏性恶性

梁爽,萧惠欢,万芸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广州510140)

MR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爽,萧惠欢,万芸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广州510140)

目的:观察分析MR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占位病变80例患者的MR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MR增强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4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60.4%),浸润性小叶癌15例(31.25%),导管原位癌4例(8.3%),良性病变32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乳腺囊肿10例(31.25%),乳腺囊性增生2例(6.25%)。MR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7.5%、89.6%、88.75%。结论:MR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多方位的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对于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乳腺病变;MR增强技术;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危害广大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危险疾病,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1],及早发现,及早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以往传统的诊断手段常用超声检查和X线摄影,但其特异性、灵敏性较低,近年来随着MR设备及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乳腺疾病的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MR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19-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9±2.1)岁。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乳腺增厚、扪及乳房发现肿块,部分患者伴有乳头溢液、局部疼痛及皮肤呈橘皮样等症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1.2 方法

1.2.1 仪器与体位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在患者月经干净后7-20d内进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取患者俯卧位,使患者的双侧乳房自然悬垂,并与专用的乳腺相控阵线圈保持在一条轴线上,使乳头位于线圈最低点,并将双侧乳房适当的加压固定。

1.2.2 MR扫描序列及参数设置

所有患者固定好体位后,对快速进行横断T2脂肪抑制序列,采用3D-FLASH扫描双乳矢状面脂肪T1WI抑制序列,采用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3DFLASH)横断面脂肪抑制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1.2.3 MR增强扫描方法

平扫前在手背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静脉针,并设置增强扫描程序,平扫后给予0.1mmol/kg的Gd-DTPA对比剂静脉团注,注射速度控制在2ml/s,然后将长导管内的参与对比剂应用15ml的生理盐水反复冲刷干净。在注药的同时开启MR增强扫描,在平扫的基础上重复6次增强扫描。利用增强扫描减影图像在不同时间内进行最大密度的血管造影投影重建图像,最后进行乳房矢状面T1WI增强扫描,其扫描序列参数的设置与平扫矢状T1WI设置一致。

1.3 计算方法

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灵敏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受检总数。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结果

8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4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60.4%),包括硬癌型10例,乳头状导管癌5例,实性型和髓样癌各4例,粘蛋白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31.25%),导管原位癌4例(8.3%),包括粉刺型2例,乳头型1例,实性型1例。良性病变32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乳腺囊肿10例(31.25%),乳腺囊性增生2例(6.2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术后病理结果(n,%)

2.2 MR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

对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7.5%、89.6%、88.75%。其中5例假阴性误诊导管原位癌3例,髓样癌及粘蛋白癌各1例;4例假阳性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乳腺增生及囊性增生各1例。具体见表2。

表2 MR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

3 讨论

3.1 MR的恶性病变图像分析

据相关文献报道[3],乳腺病灶的增强表现以及形态特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新生血管、导管内成分组织以及纤维反应等病理学改变,在本组研究的MR动态增强结果中,恶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管状强化、分支状强化、星芒状强化、锯齿状边缘强化、环状强化或者均匀一致强化,且侵袭性越强的肿瘤病变的形态更加不规则。环状强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灶周围的肿瘤细胞活性增强,增加了微血管的密度,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其次由于乳腺病灶中心极易纤维化及变性坏死引起的。陈蓉等[3]研究表明MR诊断导管原位癌的显像特征中35%-65%表现出分支状或管状强化,但其特异性较差,据本研究显示,MR诊断中出现的5例误诊中有2例为导管原位癌,与陈蓉等研究相符,可能是由于导管原位癌中会存在肿瘤的新生毛细血管,会表现出多样化的强化特征,加上MR对其微钙化的灵敏度较低有关。

3.2 MR的良性病变图像分析

MR的良性病变中,囊性增生及乳腺增生患者一般无强化,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薄壁强化;纤维腺瘤多表现为边缘整齐、光滑的均匀强化,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内部无强化的栅格状分隔。良性病变误诊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年轻妇女的卵巢激素发生“组胺样效应”导致局部乳腺出现不规则性强化,但是一般并不会改变乳腺组织结构,因此可加强MR的减影图像扫描。

综上所述,MR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多方位的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对于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刘小娟,瞿仁友,蒋涛等.MR重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38(3):212-234.

[2]李明山,周玉荣,王丽等.3D T1WI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中国临床影像杂志,2011,16(5):256-259.

[3]陈蓉,龚水根,张伟国等.不同MRI序列显示乳腺病变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0(1):35-37.

R816.6;R737.9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4.05

2014-02-25

猜你喜欢
原位癌灵敏性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原位癌是癌吗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