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何需惧 亦有客行路

2014-07-29 02:16林君慧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鹧鸪天人物形象诗词

林君慧+

研究近年来各省市的语文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题虽选材范围极其广泛,但就命题特点而言,仍主要围绕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评价来设置考题。其中,鉴赏作品中的形象这一考查点屡次出现,又以属类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为典型代表。

古典诗词感性和理性相生相伴,单纯欣赏诗词最是激发情趣,开拓人之感性。然而,考场上的解答更需要的是感性思维的理性化构建。许多高中生平时虽喜读诗,可一旦面对考题,却常常因思路混乱而产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错觉,加之考场时间限制的压迫,有些考生甚至由畏难生焦躁,无从下笔。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辅以例题分析,就鉴赏古诗词人物形象的思维方法略作探究,以供参考。

示例一

鹧鸪天

[宋]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问:本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注:①创作此词时,陆游42岁,因投降派罗织罪名被罢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为美酒名。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经典著作。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之上,能够对诗词内容进行辨别、综合、分析以发展鉴赏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如果考生具备条理分明的“三关注”意识和层次清晰的“两切入”思维依据,面对陌生诗词考题,也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三关注”法

首先,关注有关作品的相关背景,主要包括作者的品行才能、作者所处的年代特征、作者作品的典型风格等。当考生遇上熟悉作家的陌生作品或是体现地方课程特色的本土作家作品时,有必要进行准确的知识背景链接迁移,此法尤显重要。以《鹧鸪天》为例,大多数考生能够调动起平时所积累的有关陆游的相关知识背景,较快地反应出爱国思想、南宋军旅、抗金英雄、热忱雄健、悲愤激昂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推进一步,将其与文本内容进行对照,感知相互佐证的一致点,如落寞英雄的身份特征。梳理相互矛盾的不同点,如从《鹧鸪天》中读到的“丝毫尘事不相关”与“爱国忧民”这一信息相左,《鹧鸪天》中陆游与美酒、《黄庭经》为伴,这些内容又与陆游积极投身军旅、坚持抗金的信息相悖。充分尊重文本意思,认真解读分析不同的关键信息,重新整合,不难得出人物形象的核心思想性格特质:表面旷达闲适、内心抑郁不平。其次,关注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上阕首句“苍烟落照”四字,作者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又纯净,可引发读者的多种联想,这里一尘不染,词人安心过着隐居生活。这不正是闲适洒脱的体现?最后,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紧抓人物特征。“斟”“行穿”“卷罢”“卧看”“啸傲”等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词人惬意不受拘束的状态。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生活情趣,任凭终老,何不随遇而安?“开颜”这一神态,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旷达至极,同时又消沉至极。“元知”二句直抒“怨天”之意,实则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循序渐进地应用“三关注”法,人物形象问题迎刃而解。

二、思维依据点的“两切入”法

建立起鉴赏诗词人物形象的“三关注”意识,考生便有大方向可循,不至紧张焦躁,盲目无措。如果说“三关注”意识是宏观战略,那么,思维依据点的“两切入”法好比微观战术。如同行军打仗一般,有了目标对象,该如何继续、怎样具体行动,便是战术问题,一名好的将士应设下了丝丝相扣且互成体系的布局,方能无限接近胜利。当然,一名好的将士心中也许有万千方案可供比照选择,鉴赏诗词人物形象的思维模式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思维切入点和训练方法有很多。笔者研究尚浅,下文辄择其中二种较为常用的切入方法结合例题略作探究。

示例二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①然:通“燃”。

问:分析郑鄂这个人物形象?

一是从诗词的意象、典故或重要词语切入,展开想象,感知形象。本诗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对郑鄂人物形象的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居住的环境的描摹来烘托实现的,此法即为上文所论“三关注”之一。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可从具体意象、典故、重要词语等切入,细品“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关注“然”“暖”“稀”等重要词语,插上想象的羽翅,闭目冥想,将诗中跳跃部分连接起来,还原成连续完整的画面场景,进入美妙意境:雨后,谷口山花鲜艳欲燃,水边高树接天,春意盎然,虽罕见人迹,可鹿群常来。一派生机勃勃又静谧幽雅的景象!那么,住在此处的郑鄂定是高雅恬淡的隐者了。二是分析描写手法,切入情感的体悟,运用联想,定格形象。描写手法包含丰富的具体内容,上文“三关注”中论及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均是着眼于“描写对象”。此外,按角度叙述划分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按特征划分的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动静结合等,以及包含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在内的五觉等,均属可切入再分析的微观角度。本诗中作者借助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烘托出郑鄂的高雅闲适。寻隐者不见的作者被高雅清新的隐居环境所吸引,索性和衣小憩枕席之上等待友人归来,不知不觉中竟被山间碧绿色的轻淡烟雾所笼罩,最终怀着闲淡之情,以恬静之态与悠悠山色融为一体。这便是诗中“衣裳与枕席”的细节刻画和“山霭碧氛氲”可延伸的场面想象。解题过程中,考生既要有对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的意识,也应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实现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清晰定位。当然,上文简要提及的几种描写方法,也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的。描写同一事物,不仅可以是比喻,还可同时为白描;不仅可以描摹静态,也可以写动态;不仅可采用正面刻画,也可兼用陪衬等。灵活运用错综交叉的知识点,将其融会贯通,无论怎样分析描写手法,终是以感知体悟诗歌、直扣人物核心特点为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若考生遵照一定的方法途径鉴赏古典诗词,不仅有助于获得细腻深厚的生命品质,又可轻松突破考点,不亦乐哉?再辅以适当的答题步骤参考来组织答题语言:

(1)概括形象特点(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点出艺术手法) 。

(3)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即使面对如高山般的茫茫考题,考生也可迅速架起一座跨越感性与理性的桥梁,从而找到感知探析的方向。如此一来,“山高何需惧?亦有客行路”。

endprint

猜你喜欢
鹧鸪天人物形象诗词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唐海民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鹧鸪天·无题
鹧鸪天·赴乡同窗忆春秋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王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