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014-07-29 23:05段朝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红楼梦个性化

段朝霞

摘要:文学欣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中发现部分理工科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比较低,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感悟不到作品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本文从引导学生以文学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四个方面讨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文学欣赏文学眼光感悟作品个性化阅读人文内涵

文学欣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给予他们艺术享受,并潜移默化地起到文学育人的作用。笔者从教学中发现,非中文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比较低,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欣赏不了作品的文学之美,感受不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那么,怎样引导理工科学生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以文学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

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不同,文学作品有着独具的表现形态和内在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文学的眼光来品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否则学生就可能无法领悟到文学之美,而且还会曲解和误解文学作品。

传说有个书生写了首诗,起首句是“一轮明月照苏州”,书生把诗给一个太守看,不懂诗歌的太守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评价说,偌大一轮明月怎会只照“苏州”呢?应该是“一轮明月照苏州、无锡等地”。这当然是个笑话。但是我们在赏析文学作品时,经常会出现不从文学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现象,即使是文人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明代大才子、文学家杨慎对杜牧《江南春》的解读就是这样的。

杜牧的《江南春》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描写的是一幅千里江南春景图,可是杨慎认为这首诗内容不正确。他说:江南到底有没有四百八十寺呢?谁能听得见“千里”莺啼呢?谁又能看得见“千里”的绿映红呢?杨慎认为把“千里”改成“十里”就在情理之中了。杨慎的说法没错,但却犯了用科学阉割艺术的错误。因为,这么一改,诗的气象就大减了。其实,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鸟叫、花红、山村、酒旗都不是实写,而是用来渲染千里江南无处不是春的意境,是文学的变形手段,是千里江南春意盎然图景的艺术展现。

二、引导学生去感悟文学作品

理工科学生的理性思维强,喜欢把什么问题都进行理性分析,但文学作品必须要“悟”,比如,对诗歌的欣赏。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有人说:诗是文字的吟唱,诗是思绪的流淌,诗是激情的飞扬,诗是欲望的翱翔。诗是含情量最高的文学体裁,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可是教学中我们发现,恰恰是诗歌赏析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时感觉,好好的一首诗,经过分析之后反而体会不到诗的美感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把诗歌肢解分析,没有从整体上去感悟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作品的美。电影《春风化雨》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基廷老师让学生撕掉教科书中的前言。教科书的前言是普里查特博士写的,内容是关于诗歌鉴赏的。书中写道:

要理解诗歌,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它的格调、韵律和修辞方法,然后提两个问题。第一,诗歌的主题是如何艺术地实现的;第二,该主题的重要性是什么。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是诗歌的艺术性。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是它的重要性。一旦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判断该诗的优劣也就不是太难的问题了。如果把诗歌艺术性的得分画在横轴上,把它的重要性记在纵轴上,计算一下它所覆盖的面积,也就得出了它的优劣。拜伦的十四行诗可能在竖轴上得分很高,但横向得分一般。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可能在横向和竖向上都得分很高,覆盖的面积很大,也就表明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阅读本书的诗歌时,请联系这种分析方法。随着你用这种方法评估诗歌的能力不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也会日益地提高。

基廷老师让学生把书中这一页撕了,基廷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呢?主要原因是,基汀老师不赞同书中分析诗歌的方法。因为那样来分析诗歌,诗歌就变成了毫无灵性的存在,完全失去了诗的激情、美感、意境,读者也就完全体会不到诗的诗情画意了。还有,博士的方法似乎非常理性、非常准确、非常有操作性,但依据这个标准,能科学地计算出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谁高谁低吗?显然不能。基丁老师说得好:“我们不是在安水管,我们是在谈论诗歌。”诗歌是情感的体现,不能完全按照科学或理性之路去解读,不能肢解作品。对文学作品,要去感悟,去感悟文学之美、作品的意境、作家的精气神等。欣赏诗歌就是要感受诗歌触动人们灵魂的美,感悟诗歌带给我们灵魂的震撼,感受李白那“白发三千丈”的豪情,感受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不可一世,感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怒、压抑和悲悯情怀,欣赏苏轼笔下“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美。

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就是倡导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理工科学生喜欢“丁是丁,卯是卯”地回答问题,如果是考试题,则希望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白,对文学作品而言,许多问题的分析只有相对的答案,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一般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文本的意义,二是作者的意义,三是读者的意义。阅读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以及文本背后的作者进行沟通、交流、碰撞的心灵对话过程。每个读者的生活经历、阅读素养、阅读态度、价值取向都不相同,所以就会有个性化的认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就是指每个读者对于文本都有自己的独到体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和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和个性化解读。

但是,允许有独到见解不等于放任阅读。要引导学生明白,个性化解读必须是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对文学作品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但是不能牵强附会。对于一些复杂的文学人物和作品,确实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哈姆雷特,他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哈姆雷特,无论是一千个还是一万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会变成其他的人物。哈姆雷特就是那个为父复仇的王子,哈姆雷特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不会变成其他人。这是因为作品文本的内容是客观的、固定的,文本对阅读是有一个限定的,不能脱离文本去解读。还有,除了文本的客观限定,社会公共的文化观念与道德准则也制约着个性化的解读。比如《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不管怎么解读,她本质上就是一个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的妖精形象,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为了进行个性化解读而标新立异,把白骨精解读成一个为了理想——吃唐僧肉、吃人,而不屈不挠、勇于追求的形象,那就误入歧途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做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白个性化阅读不是自由化地标新立异,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品读。

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的多个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即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作品里蕴涵的人文内涵。

endprint

要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悉作品文本,充分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创作目的与生活经历,然后综合分析、思考、归纳作品的思想内容。

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比如学习《三国演义》时,可以引领同学们分析曹操形象。曹操形象极其复杂,也因其复杂而极富魅力,三国中汝南许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小说里曹操的语言、行为、情节等来分析曹操奸在何处、雄在哪里,让学生在了解曹操形象文学魅力的同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感悟文学之美。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我们欣赏作品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生阅读时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艺术手法。有句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看完热闹之后学会看门道,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比如《红楼梦》艺术手法的学习。《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同学们基本上都看过《红楼梦》,但对《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了解并不多,这也影响了对《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解读。一次、两次课教师不可能把《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完全解读出来,但可以通过一个两个侧面引导学生去领略《红楼梦》艺术手法的精妙与高超。比如《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有一条小溪,叫沁芳溪,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没有多少人注意这条小溪,但当代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说“沁芳”是大观园的命脉。“沁芳”怎么会是大观园的命脉呢?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解读“沁芳”,了解“沁芳溪”,了解这条小溪为谁流,流走了哪些姹紫与嫣红,体味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内在意蕴和弦外之音。

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人文精神,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欣赏文学之美,还要领略文中的社会、文化、情感、人文精神等。比如《诗经》的学习,我们首先要感悟《诗经》的情感之美、艺术之美,同时也要学习《诗经》中蕴涵着的人文内涵,要引导学生解读《诗经》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博大文化、民族精神等。比如《诗经》中强烈的忧患意识、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士情蕴、浓重的伦理情味、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等。以忧患意识为例,《诗经》里“忧”作为句首字,就出现了20多次,如《大雅》里“忧心孔疚”“忧心烈烈”“忧心惨惨”,《国风》中的“忧心忡忡”“忧心悄悄”“忧心如醉”等。这种忧患经过孔子、孟子等大儒的发展,形成了后世文人士大夫们超越自我层面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我们不仅要欣赏《诗经》的文学之美,还要学习《诗经》的文化精神、人文内涵。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红楼梦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同桌宝贝
文学作品与数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