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风”建设融促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4-07-29 13:55李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9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现状分析

李蓉

摘要: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教风是学校求生存的主题,学风是最终的受益群体,是“三风”建设的目的。当前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大众化的教育群体不断涌入,导致高校“三风”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剖析原因对高校“三风”建设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三风建设;现状分析;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30-02

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念转变和思想解放,将教学、研究及服务三大功能合为一体,满足各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适应大环境发展。随之高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校办学特色受关注,“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等字眼着实注目,但社会、家长及学生更看重学校总体面貌,因此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赤裸面对现状、坦然分析问题、精心设计对策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一、校风——学校精神灵魂,建设核心

校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美化校园文化等方面实施,讲究实效、美观相结合;校园氛围透露人文、自然、科学气息,树立正确风向标。此外,学校形象标识设计举足轻重,如校训、校歌、校徽等,需潜移默化地融入正常的教学过程,随处可见的设计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积累和流露。如清华大学校训是因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激励学子发愤图强,学校就以“自强不息?摇厚德载物”八字尊为校训并制定校徽。哈佛大学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字样,意为真理。其校训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昭示立校兴学宗旨:求是崇真。名牌高校本身就拥有悠久历史和名人效应,因此学术气息浓重,办学特色凸显。如果没有名牌大学的优势,那么如何营建良好校风呢?这就得依靠师生齐心营造和维护。第一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管理团队水平往往能决定一所高校的命运。办学理念的设计,决策的高度一致就会凝聚力量,引导师生往同一目标奋斗。第二取决于教工团队的执行能力。光有管理层提出的理念是不够,需把想法落到实处,才有实效。行政人员是教学运行、后勤服务的保障,教师则肩负育才重任,各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势必促进学校发展。第三取决于学生团队的状态。学生是受益群体,一切要以“为学生提供满意教学”为中心。学生在校所表现的谈吐举止、课堂反映、学业成绩等,是评价学校办学得失的标准,校风的“主战场”就是教风和学风。

二、教风——传道授业解惑,建设关键

教风建设途径有问卷调查、网上评价、师生座谈、专题研讨、优师评选、师德表彰、骨干教师示范等,揪出的问题主要是师德和师资两个方面。

1.师德指教师对待工作的热爱、敬业程度。教师人格风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其道德品质形成隐性作用,个别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借用19世纪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如今高校师德问题层出不穷。有老师从事教师职业,只为享受假期,潜意识并不热爱,因此课前不花心思,课中走过场,课后无反思。有老师重科研、轻教学,单方认为学校的福利往往参照科研成果论英雄。有老师只顾优生拔高,不顾差生自尊,言语间多带鄙视,使学生受到创伤。有老师对学生作弊、迟到、早退和旷课等行为不以批评约束,助长不良学风。有老师丧失职业道德,索取学生钱财,这些行为已构成人格丧失的程度。

2.师资指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教学业务能力主要有教学水平、课堂掌控、教材分析、教学信息化技术等。学术研究水平主要体现为教改、科研能力,如论文撰写、课题申报、著作出版等。学生希望教师是“万事通”,学校希望不求样样出彩,但求平衡有亮点。教师只有做到笃学求是,知行并重,才是硬道理。师资存在的问题有:授课“填鸭式”,课堂“独角戏”,内容“复读机”,表情“木偶型”,这都反映教师教学意识涣散,自身要求低,科研教学未融合,个人提升无规划。

教风全面提升的解决对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点:

1.师德教育,循序渐进。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道德约束,能顺利完成教学使命。少数教师通过师德再教育,帮助树立崇高理想,摆脱名利束缚,培养奉献精神。途径不流于形式,内容不偏重理论,通过案例宣讲、人物访谈、视频观看等轻松方式,进行严肃教育。面对真实故事,惨痛教训,定能起警惕作用,唤醒良知。面对师德败坏的老师,学校应严惩不贷,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在待遇方面,学校应保障教师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这样教师就不会带着抵触情绪,相信这也是整改措施的坚强后盾。

2.师资提升,举措有力。从学校和学院层面进行,从管理制度奖惩分明、教学考核合理公平、培训机制落实到位等方面入手。学校层面:(1)组织教师开展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专项研讨活动,从而帮助老师明确自身定位和努力方向。(2)建立成熟的教师再学习机制。经常开展学校交流、出国深造、校企合作,帮助师资队伍茁壮成长。派遣人数有限,因此学习成果避免无疾而终,广泛宣讲,让受益群体面广。(3)给予双高教师应有的物质保障,确保资深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队伍稳定,中端教师考核机制公平公正公开,新进教师基本保障满足,确保上岗零衔接。学院层面: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从校内外专家重点考核、领导干部随机考核、同行优师抽样考核、任课班级学生考核、授课教师本人考核、毕业生问卷调查考核等进行教学评价,主体相辅相成,避免局限性,达到全面公正的目的;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需根据不同提升类型开展,不能笼统处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地帮扶。前期需考虑教师意愿,以免造成心理负担。优师要起示范作用,良师要起帮助作用;师资培训长期规划,经费投入优先考虑。利用校企单位,多下企业调研。利用公派不学习,派遣针对性强的教师及职能部门人员。事后开展经验交流,取长补短。

三、学风——修德习能求知,建设目的endprint

学风的依托是校风和教风,好学风对校风、教风有推助力。学工部门配合开展学情调查,从专业认知、学习动态、学业情况等入手,进行数据收集,及时反馈教学部门,以实现师生供需平衡的效果。

1.学生现状诠释:学习态度无动力、无压力、无助力,造成后果是就业无方向、择业无条件、创业无能力。

2.形成因素分析:(1)招生生源因素:省内外教育水平有差异,学生基础存在差异;国内高校招生制度有差异;学生志愿填报失误,对专业调剂表示无奈。(2)专业课程设置因素:专业认知不够,就业方向不明;课程设置认可度低,重理论轻实践;岗位知识水平掌握衔接有差距。(3)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因素:高中填鸭式被动灌输,导致学习不主动;课程学习时刻督促,导致学习不自觉;抱有读书无用论心态,导致学习无兴趣;课业总量大幅减少,导致学习无压力。

3.解决途径:(1)加强校内外环境整顿,营造学习氛围。学生还处于成长期,思想波动大,自控能力差,经不起诱惑。(2)搭建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如微博、飞信、微信等远程方式,避免面谈尴尬,鼓励师生双向互动起引导拨正作用。(3)通过系、学科、教研室等部门,对学生在校进行系列教育活动,保证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三大环节,告知学生每个阶段的任务,了解专业性质、前景、要求和就业对口,培养学习意愿。(4)团学活动多样化,学生参与广。增设专业沙龙、工作室,提高学课后学习量。课业之余,帮助学生舒压、减压。(5)营造专业考证、竞赛氛围。开展优秀师生、团队的成果展示,利用优生访谈等主题活动,起榜样示范作用。为形成“三风”建设有效机制,需通过学校的教学科研队伍、学生工作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和后勤保障队伍间有效联动,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升目标。

参考文献:

[1]秦茹萍.创建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建设[J].考试周刊,2012,(50).

[2]李华.当前我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2,(19).

[3]王丽君.当前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要素及问题——兼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困境[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19).

[4]张晓平,王建国.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三风”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现状分析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浅析实习大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