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7-29 13:49张晓荒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9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如何,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目的不明确,内容不健全,方式单一,主体错位,保障不足,方案设计不合理。为此,要重视内涵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评估质量观,建立长久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完善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原则。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1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如何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它具有激励、导向、反馈、评价功能,是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1]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不明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优、排名次,而是为了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实中,一些高职院校把教学评估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常州职业技术学院朱平的调查显示:在教学评估中教师最关注的是无教学事故,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考试及格,考核的方式操作方便。学生最关注的是评价反映自己的实际,成绩合格,评价的内容与自己的未来工作岗位相结合,全面发展。教学评估过分强调鉴定的功能,带有明显的奖惩性,难以得到广大教工的认可,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不健全。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论在教学还是在教学评估中都要体现教、学、做、练的内容,使教学与评估体现高职特色。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注重相关记忆的数量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特色,缺乏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素质的考核。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较为看重,在高职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其恰恰是短项。

3.教学质量评估的方式太单一。在高职的教学质量的评估中,往往存在着过分强调量化的作用,忽视了定性与定量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一些部门过分强调行政领导评价的绝对地位,有些教师调入还不够一年,甚至一些在教工中不被认可的人,被暗箱操作莫名其妙地摇身一变成了先进优秀教师,忽视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课程评价中重教轻学,重知识技能,轻职业素养,重结果,轻过程。[2]评价方式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4.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案设计不合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从内容上看:重知识技能,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周。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重视不够。从评价指标体系看:评价指标体系条目繁多,重复设计,缺乏针对性。各个评价指标之间交叉又重复,边界不清,难以对课程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评价者操作困难。

5.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错位。在高职的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发挥师生、尤其是企业和用人单位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学生的评估以学校为主。社会、行业和企业等利益相关部门被边缘化,甚至被撇在评价者之外,忽视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

6.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不足。良好的改革环境与运行机制是教学质量评估顺利进行的保障。相应的设备环境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领导是教学质量评估开展的关键,教师是教学质量改革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如果各个环节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就会出现严重失误,甚至事与愿违,相应的后勤保障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职大学生作为优秀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质等如何,影响着个人、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利益,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3]开展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必须的。

2.有助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高教[2008]5号文)中明确提出要“要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通过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估内容、评估的方法模式、质量标准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通过构建与高职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教学更加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客观、全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教学质量的评估,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

3.有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质量的评估,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评价对象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评估质量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质量观,是指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以促进评价对象的改善、发展、进步为目的,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被评估对象,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及时地改进并调整他们的行为,促进个人积极主动的发展。把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奖惩的唯一依据。整个评价力求通过公平、公正、客观地分析教师的工作,帮助改善教师的绩效,最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持久的专业能力。允许教师对评价结果表示不服写反驳信上诉,最后与教师协同制订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程序,结束考评程序。[4]首先,要明确高职的培养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培养热爱一线工作,熟悉一线环境,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综合素质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理论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要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也不能使用完全一致的质量标准与模式,要有学科的针对性,要有共性又要体现特殊性。再次,正确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中要重视全体师生、社会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质量的评估过程中应包括:教师评、企业评、社会评,专家评,还要有评价对象的自评与小组的互评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评价者参与广泛,而且要重视社会的认可度。endprint

2.建立长久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整体上的设计,实行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首先,要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现状、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制订符合高职大学生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其次,要重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见反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他们身处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现状最为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反馈,有助于高职教的发展,有助于教学管理者在微观层面进一步了解教学发展的需求。最后,构建多位一体的信息化质量反馈平台。这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建立学校、社会、企业、行业联合的信息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数据库,跟踪评价对象在学习、工作、实训、实习中的表现,了解就业信息,知晓企业的要求及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加强内涵建设。高职教育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提高其竞争力,扩大国际交流,就要重视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为评估提供相应的定量、定性分析的依据,而且要各个环节落实,才能起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作用。其次,领导重视。学校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工作。不仅要亲自过问,而且要亲自参与教学督查工作。各二级院校领导要重视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到教学质量建设中来,让教师在教学评估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归属感,充分地尊重教师的工作规律,允许教师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表现出教学评价中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评价对象。再次,管理到位。在每项教学质量的督查工作中要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以主人翁的态度解决好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CRP教学新系统在高职院校的使用,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平台,为此,要把教学质量评估的每一项工作,当成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来组织开展,为高职教的发展做贡献。(2)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首先,要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估体系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操作性强,设计合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高职特点,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灵活地设置相关的考评指标。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同一标准与模式。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实践中,其考评的标准就要看其教学活动是否使高职大学生成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能力。考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重视学生的就业与从业能力,是否获取了从业资格,是否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或某一行业,把行业规范与职业标准纳入评价内容之中。[6]高职思政类课程通过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志愿者的比例、积极入党的比例等)并设定相应的权重。对教学的数量(课时量、知识的难易程度)、各类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教学的绩效等进行指标细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量化,公正、客观的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多维的评价主体体系。《教师法》第23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注重并提倡过程的、发展的、多角度和多视野的评价手段。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能否得到改进与完善,关键在于评价者的观念。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改善、促进教师工作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评价主体的坦诚性和权威性,都影响着被评价者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与偏见,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有助于评价的全面、公正与客观。在高职教的评价体系中注重的是内部评价,其主体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外部评价主体是社会、行业、企业与家庭等利益相关主体,但参与度不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行业是连接企业、社会、学校的重要纽带,是信息反馈和交流的主要组织。[7]教学评价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企业、行业,高职教育办学的效果怎样,关系到每个利益相关者,办好高职教育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是让上述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真正组织实施落实到位,要求相关的评价主体全员参与,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在教学评估中,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相关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落实,学校目标任务的完成,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满意度等。其中教务处负责组织计划,学校督导办负责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各个教学团队与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评估资料的发放、信息资料的收集、表格的数据统计等使之形成流畅的评价循环系统,保证教学评估的及时有效的开展。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估找出问题,及时的改进、学习与创新,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在评价时要坚持动态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要改变那种采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评价教师的“一刀切”的办法。即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在教学岗位的聘任及其他教师质量评估中,应将教学作为主要的指标,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策略。避免过分量化,要把质与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性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考核内容的诸特征进行简洁、概括的描述,从本质上反映被考核者面貌的考核过程与方法。通俗地说就是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的观察分析,通过相互比较,用评语等形式对其做出定性结论的评判。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大学生的献爱心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无法量化,就要定性评价。发展性的平价原则还要求评价者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机制为主,以奖惩为辅,相结合,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与改进。(2)导向性原则。开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在教学方面的具体化与规范化,是进行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目的性。所以,高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有效地反映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绩效。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需要为宗旨的教育,必定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所以成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服务社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主体性原则。《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活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要以内部评价为基础,内部评价为外部评价提供资料与素材。即要以广大师生为主,同时要把社会相关的行业、企业与行业教师、家长等纳入评价的主体,不能边缘化或撇在教学质量评价之外,准许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4)开放性原则。学校培养的人才既为社会所需,就要把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开放性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扶持与支持,特别是企业与合作单位的深度参与。没有社会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开放性体现在评估内容与过程开放,真实具体。包括适应岗位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价值观、人格、审美、创意等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包括评价过程与评价标准的开放性。(5)真实性原则。指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以真实任务,以真问题作为学习和考核内容,评价引入企业的标准和评价机制,实施项目式的现场考评。以拓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评价对象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室,而能主动地查阅大量的资料,能够主动地走进企业、行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真实性原则就要尽量采用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保证数据的真是可靠,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命脉所在。(6)简易性原则。指教学评价体系,在建设、设计、运行过程中,努力做到简单易行,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完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2]朱平.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改革[J].职教论坛,2013,(8).

[3]张晓荒.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44).

[4]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与启示[J].三江学院学报,2006,(12).

[5]牛金成.国际职教评估发展的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6]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7]郑蕊.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初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8]李瑗瑗,等.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3,(2).

[9]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作者简介:张晓荒(1962-),女,湖南祁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2.建立长久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整体上的设计,实行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首先,要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现状、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制订符合高职大学生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其次,要重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见反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他们身处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现状最为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反馈,有助于高职教的发展,有助于教学管理者在微观层面进一步了解教学发展的需求。最后,构建多位一体的信息化质量反馈平台。这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建立学校、社会、企业、行业联合的信息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数据库,跟踪评价对象在学习、工作、实训、实习中的表现,了解就业信息,知晓企业的要求及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加强内涵建设。高职教育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提高其竞争力,扩大国际交流,就要重视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为评估提供相应的定量、定性分析的依据,而且要各个环节落实,才能起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作用。其次,领导重视。学校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工作。不仅要亲自过问,而且要亲自参与教学督查工作。各二级院校领导要重视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到教学质量建设中来,让教师在教学评估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归属感,充分地尊重教师的工作规律,允许教师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表现出教学评价中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评价对象。再次,管理到位。在每项教学质量的督查工作中要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以主人翁的态度解决好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CRP教学新系统在高职院校的使用,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平台,为此,要把教学质量评估的每一项工作,当成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来组织开展,为高职教的发展做贡献。(2)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首先,要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估体系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操作性强,设计合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高职特点,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灵活地设置相关的考评指标。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同一标准与模式。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实践中,其考评的标准就要看其教学活动是否使高职大学生成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能力。考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重视学生的就业与从业能力,是否获取了从业资格,是否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或某一行业,把行业规范与职业标准纳入评价内容之中。[6]高职思政类课程通过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志愿者的比例、积极入党的比例等)并设定相应的权重。对教学的数量(课时量、知识的难易程度)、各类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教学的绩效等进行指标细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量化,公正、客观的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多维的评价主体体系。《教师法》第23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注重并提倡过程的、发展的、多角度和多视野的评价手段。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能否得到改进与完善,关键在于评价者的观念。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改善、促进教师工作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评价主体的坦诚性和权威性,都影响着被评价者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与偏见,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有助于评价的全面、公正与客观。在高职教的评价体系中注重的是内部评价,其主体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外部评价主体是社会、行业、企业与家庭等利益相关主体,但参与度不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行业是连接企业、社会、学校的重要纽带,是信息反馈和交流的主要组织。[7]教学评价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企业、行业,高职教育办学的效果怎样,关系到每个利益相关者,办好高职教育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是让上述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真正组织实施落实到位,要求相关的评价主体全员参与,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在教学评估中,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相关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落实,学校目标任务的完成,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满意度等。其中教务处负责组织计划,学校督导办负责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各个教学团队与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评估资料的发放、信息资料的收集、表格的数据统计等使之形成流畅的评价循环系统,保证教学评估的及时有效的开展。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估找出问题,及时的改进、学习与创新,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在评价时要坚持动态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要改变那种采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评价教师的“一刀切”的办法。即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在教学岗位的聘任及其他教师质量评估中,应将教学作为主要的指标,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策略。避免过分量化,要把质与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性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考核内容的诸特征进行简洁、概括的描述,从本质上反映被考核者面貌的考核过程与方法。通俗地说就是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的观察分析,通过相互比较,用评语等形式对其做出定性结论的评判。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大学生的献爱心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无法量化,就要定性评价。发展性的平价原则还要求评价者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机制为主,以奖惩为辅,相结合,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与改进。(2)导向性原则。开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在教学方面的具体化与规范化,是进行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目的性。所以,高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有效地反映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绩效。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需要为宗旨的教育,必定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所以成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服务社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主体性原则。《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活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要以内部评价为基础,内部评价为外部评价提供资料与素材。即要以广大师生为主,同时要把社会相关的行业、企业与行业教师、家长等纳入评价的主体,不能边缘化或撇在教学质量评价之外,准许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4)开放性原则。学校培养的人才既为社会所需,就要把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开放性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扶持与支持,特别是企业与合作单位的深度参与。没有社会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开放性体现在评估内容与过程开放,真实具体。包括适应岗位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价值观、人格、审美、创意等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包括评价过程与评价标准的开放性。(5)真实性原则。指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以真实任务,以真问题作为学习和考核内容,评价引入企业的标准和评价机制,实施项目式的现场考评。以拓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评价对象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室,而能主动地查阅大量的资料,能够主动地走进企业、行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真实性原则就要尽量采用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保证数据的真是可靠,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命脉所在。(6)简易性原则。指教学评价体系,在建设、设计、运行过程中,努力做到简单易行,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完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2]朱平.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改革[J].职教论坛,2013,(8).

[3]张晓荒.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44).

[4]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与启示[J].三江学院学报,2006,(12).

[5]牛金成.国际职教评估发展的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6]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7]郑蕊.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初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8]李瑗瑗,等.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3,(2).

[9]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作者简介:张晓荒(1962-),女,湖南祁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2.建立长久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整体上的设计,实行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首先,要重视高职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反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大学生学习现状、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制订符合高职大学生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其次,要重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见反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他们身处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的现状最为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反馈,有助于高职教的发展,有助于教学管理者在微观层面进一步了解教学发展的需求。最后,构建多位一体的信息化质量反馈平台。这是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建立学校、社会、企业、行业联合的信息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数据库,跟踪评价对象在学习、工作、实训、实习中的表现,了解就业信息,知晓企业的要求及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机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加强内涵建设。高职教育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提高其竞争力,扩大国际交流,就要重视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为评估提供相应的定量、定性分析的依据,而且要各个环节落实,才能起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激励作用。其次,领导重视。学校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工作。不仅要亲自过问,而且要亲自参与教学督查工作。各二级院校领导要重视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到教学质量建设中来,让教师在教学评估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归属感,充分地尊重教师的工作规律,允许教师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表现出教学评价中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评价对象。再次,管理到位。在每项教学质量的督查工作中要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以主人翁的态度解决好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CRP教学新系统在高职院校的使用,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平台,为此,要把教学质量评估的每一项工作,当成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来组织开展,为高职教的发展做贡献。(2)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首先,要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估体系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操作性强,设计合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高职特点,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灵活地设置相关的考评指标。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劳动成果的滞后性,[5]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不可以使用同一标准与模式。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实践中,其考评的标准就要看其教学活动是否使高职大学生成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能力。考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重视学生的就业与从业能力,是否获取了从业资格,是否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或某一行业,把行业规范与职业标准纳入评价内容之中。[6]高职思政类课程通过考核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志愿者的比例、积极入党的比例等)并设定相应的权重。对教学的数量(课时量、知识的难易程度)、各类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教学的绩效等进行指标细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量化,公正、客观的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多维的评价主体体系。《教师法》第23条规定,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注重并提倡过程的、发展的、多角度和多视野的评价手段。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能否得到改进与完善,关键在于评价者的观念。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改善、促进教师工作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评价主体的坦诚性和权威性,都影响着被评价者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与偏见,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有助于评价的全面、公正与客观。在高职教的评价体系中注重的是内部评价,其主体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外部评价主体是社会、行业、企业与家庭等利益相关主体,但参与度不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行业是连接企业、社会、学校的重要纽带,是信息反馈和交流的主要组织。[7]教学评价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企业、行业,高职教育办学的效果怎样,关系到每个利益相关者,办好高职教育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估运行机制,是让上述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真正组织实施落实到位,要求相关的评价主体全员参与,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在教学评估中,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注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相关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落实,学校目标任务的完成,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满意度等。其中教务处负责组织计划,学校督导办负责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各个教学团队与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评估资料的发放、信息资料的收集、表格的数据统计等使之形成流畅的评价循环系统,保证教学评估的及时有效的开展。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估找出问题,及时的改进、学习与创新,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在评价时要坚持动态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要改变那种采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评价教师的“一刀切”的办法。即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在教学岗位的聘任及其他教师质量评估中,应将教学作为主要的指标,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策略。避免过分量化,要把质与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性评价时对被考评者的考核内容的诸特征进行简洁、概括的描述,从本质上反映被考核者面貌的考核过程与方法。通俗地说就是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的观察分析,通过相互比较,用评语等形式对其做出定性结论的评判。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大学生的献爱心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无法量化,就要定性评价。发展性的平价原则还要求评价者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机制为主,以奖惩为辅,相结合,评价的终极目标在于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与改进。(2)导向性原则。开展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在教学方面的具体化与规范化,是进行教学评价的直接依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目的性。所以,高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有效地反映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绩效。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需要为宗旨的教育,必定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所以成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服务社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主体性原则。《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活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要以内部评价为基础,内部评价为外部评价提供资料与素材。即要以广大师生为主,同时要把社会相关的行业、企业与行业教师、家长等纳入评价的主体,不能边缘化或撇在教学质量评价之外,准许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4)开放性原则。学校培养的人才既为社会所需,就要把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开放性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扶持与支持,特别是企业与合作单位的深度参与。没有社会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开放性体现在评估内容与过程开放,真实具体。包括适应岗位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价值观、人格、审美、创意等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包括评价过程与评价标准的开放性。(5)真实性原则。指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以真实任务,以真问题作为学习和考核内容,评价引入企业的标准和评价机制,实施项目式的现场考评。以拓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评价对象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室,而能主动地查阅大量的资料,能够主动地走进企业、行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真实性原则就要尽量采用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保证数据的真是可靠,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命脉所在。(6)简易性原则。指教学评价体系,在建设、设计、运行过程中,努力做到简单易行,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完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2]朱平.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改革[J].职教论坛,2013,(8).

[3]张晓荒.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44).

[4]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与启示[J].三江学院学报,2006,(12).

[5]牛金成.国际职教评估发展的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6]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7]郑蕊.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初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8]李瑗瑗,等.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3,(2).

[9]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4).

作者简介:张晓荒(1962-),女,湖南祁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互联网+”二手汽车交易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