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初探

2014-07-28 05:00覃少曾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互动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覃少曾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74-02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打破了教师一手掌控课堂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的交流互动。如何才能搞好数学课堂的互动交流呢?

一、师生情感交融是互动的基石

新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采取多种方法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应该用良好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字与编码》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

1.课前师生相互交流(略)

2.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进行过简短的交流,你们还记得老师叫什么名字吗?

生(齐声):覃××。

师:覃××一定是我吗?

生1:一定!

生2:不一定!

(学生发生争执)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覃××一定是您,除了您还有谁?

生2:我认为覃××不一定是您,还有与您同名同姓的人呢!

生1:我说的是在我们班。

师:你们都对,在我们班覃××一定代表我。可是老师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全国叫覃××这个名字的竟然有50多人,覃××就不一定能代表我了。怎样才能确定这么多个覃××,哪个才是我呢?也就是说,怎样确定我的身份呢?

生3:用身份证来确定。

师: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用来表示自己身份的身份证号码。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你们都收集了吗?拿出来老师看看,现在老师来猜猜看你到底都收集了哪些家人的号码?

(教师拿学生收集的身份证号码)

师:(对其中一位学生)你收集了你爸爸的身份证号码,你爸爸的户口是四川的,他的出生日期是1974年8月15日。对吗?

该生:是。

(又猜几个,学生都说“是”。有学生一脸迷惑)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吗?

生4:身份证里面有出生日期。

师:是的!身份证里面除了出生日期,还蕴含着许多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又是按怎样的规律来编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数字编码。

(教师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本环节笔者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感觉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水到渠成。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覃××一定是我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身份确认的问题”顺理成章地导出身份证号码的编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编码的必要性、唯一性和适用范围,为例2“了解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初步渗透简单编码的方法和思想”的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科学提问是互动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互动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生能通过一定的思考做出解答,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需求和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时,笔者首先请学生观察钟表。学生观察到钟面上有一根长针、一根短针和数字,笔者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当学生准确说出长针为分针,短针为时针时,笔者出示6:00、9:00、12:00三个不同时间的钟面,提问:“那你知道分针和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吗?请同学们说说看,这是什么时间?”学生回答后笔者追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当它是6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时针、分针的位置和整时的关系,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的结论,依此类推,让学生说出其余时间。笔者再提问:“那你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整时的含义吗?”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的整时定义。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方法、思想,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既增长知识,又学会学习,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三、小组合作是互动的有效形式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互动,也就是生生互动,主要有小老师教学生、学生互助(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竞赛等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多留意训练,教给学生互动的方法。一是合理分工,明确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师要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让A、B、C三级学生分别交流,然后在组内研讨,让优生带动“潜力生”,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教师应告诉学生小组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只有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才能取得成效。二是参与合作,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合作探究的内容、形式及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冷眼旁观,否则,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学生讨论的是什么、讨论的情况如何、是否真正有效,教师都无从知晓。其实,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某一小组的成员参与讨论,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合作成效。三是选择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提出问题,不经学生独立思考就直接让学生讨论,学生会感到措手不及,只有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产生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总之,课堂互动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但都要求教师一切从学生出发,奠定情感交融的良好师生关系,科学提出问题,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让课堂互动有价值、见实效。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互动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包装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好语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