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2014-07-25 02:08蒋成
大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构素质信息技术

蒋成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素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035-02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即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尚道德的一代新人。”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要求人们既熟知多种基础学科知识,又要了解科技前沿和最新动态,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了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为人才进行创新提供着知识和方法。充分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地开展研究,并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突破,最终实现知识创新。

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注重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赋予他们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本领,使他们成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环境不仅拓展了形象教学的演示时空,而且还把教学时空拓入非线性领域,通过创设自主性、计划性、多样性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知识迁移问题。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在信息环境中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途径。教育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求异、敏锐观察、想象丰富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力争培养合格的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才。而以创新教育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是最佳选择,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使学生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

新型的教育模式, 主要是依托信息环境。在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主动建构和亲身实践,通过合作去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和理想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倾向于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合作化学习。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组合,都围绕学生能够主动、多样、有效地学习来进行。学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学习环境中,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正如“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也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应当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构建多种复杂的教学环境。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并且具有批判精神。同时,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平台,使之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相适应。

信息技术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自己的课堂之中。教师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还需要使学生在学会书本知识的同时,促使和支持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并最终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把现代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化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之所以要特别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就是因为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思维和创新性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环境在创新性教学思维、创新性教学方式中以及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建构

好奇心是对新异、奇特的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如果没有好奇心,便无法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会对感知到的新知识、新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探索、思考的急切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知识进行建构。教师要培养和利用这种心理,努力创造复杂的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建构。

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实践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创造与传递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能促进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并能强化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思维,为学生存取信息、交流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戴尔“经验之塔”告诉我们,“做”的经验位于第一层,这一层经验最容易被学生学习吸收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做”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实践能力是创新的基石,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内容大多为应用性知识,记忆、理解、深化都需要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很好地实行。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辉炬.信息时代学习的嬗变——网络学习理论的构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2.

[2]赵亮.论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视野下的学习革命[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3]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使命——推进“14345”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

[责任编辑:陈明]

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素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