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懿
[摘要]薪酬管理课程作为一门涉及多门前期课程知识的实践性课程,适合于采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主要方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032-03薪酬管理课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门课程涉及的前期专业知识很广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知识适应不同的情境,满足企业及各类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鉴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先前学过的专业知识来自主构建新的知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设计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探究学习、交互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探讨适合于薪酬管理课的教学方式。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个被哲学家、课程设计者、心理学家、教育家等广泛应用的术语。学习的建构理论有很多,关于知识是如何被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有三种解释:一是外部建构。个体学得越多,他的经验就越深入和广泛,个体的知识就越能反映出客观现实。二是内部建构。知识是通过转化、组织和重组先前的知识建构的。知识并非外部世界的镜像,探索和发现远比教学更重要。三是内外共同建构。知识是基于社会互动和经验来建构的。有指导的发现、教学、示范和辅导以及个体的先前知识、信念和思维都会影响学习。
因此,很多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不应给予学生已经分解好的、简化了的问题和基础技能训练,而应该让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去解决模糊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如何做到这一点,建构主义者认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协商和互动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接受同一内容的多种观点和不同的表征方式,要让学生明白其自身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使他们能更好地以自我批判的方式去选择、发展和辩护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尽管建构主义理论的解释尚未达成一致,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一理论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因为它主张学生是教学的焦点,处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理解问题。
二、建构主义观点在薪酬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将学生作为中心的三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探究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交互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一) 探究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价值在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生命。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让学生提出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还要求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生成需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教师的作用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帮助学生面对问题,界定与问题有关的研究任务,其次是协助学生进行调查,寻找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展示成果,最后分析问题解决过程,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
表1以薪酬制度诊断的情境为例说明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如何展开的。
(二)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他们所阅读的内容。上述探究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案例材料,如何有效地阅读案例文章,是交互式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习 4个策略:总结文章的内容、问一个关于中心观点的问题、搞清材料中的难点部分、预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熟练的阅读者能自动运用这些策略,而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因此需要交互性教学来解决。教师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提供线索、指导、鼓励、做部分任务来提供支持(如提供问题)、示范以及其他支架形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时独立使用这些策略。
研究发现,提问是最常用的策略,必须教学生怎样问高水平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学生提问都是字面化或表面化的。交互式教学强调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练习这4个策略——阅读大量案例。交互式教学的关键成分是给学生提供脚手架(提示、反馈、示范、提醒),随着他们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逐渐撤除脚手架。表2为交互式教学在阅读薪酬设计模式案例时的应用。
表2:交互式教学在阅读薪酬模式设计案例时的应用
■
(三)合作学习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学业学习,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生存以及与形形色色的人一起合作做好准备。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合作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共情、对差异性的容忍、归属感、友谊以及校园出勤都有积极作用。
然而合作小组的学习如果缺乏教师的仔细计划和监控,小组互动可能会阻碍或降低学习,而非改善学生的社会关系。如小组内的从众压力,学生把对教师的依赖转移到对小组专家成员的依赖;学生优先关注社会化和人际关系,而非学习本身;过于重视速度和任务的完成,而忽视深思熟虑和认真钻研,等等。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合作学习。
1. 合作学习的任务
真正生活中的学习任务,可能是结构良好的,也可能是缺乏结构的。高度结构化的任务指有特定答案的操作,包括训练、应用日常程序、计算数学题等。结构不良的任务通常有多个答案并且程序不明,需要发现问题以及高级思维的参与。这些结构不良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小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所有小组成员运用自身的资源来完成,而结构化的任务通常可以由个体完成。了解这些区别的意义是,比起常规任务,结构不良的、复杂的真实小组任务,需要更多和更高质量的互动进行学习和问题解决。因此,当教师想要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时,就非常适于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和创造性互动的教学策略。如交互提问、交互教学、结成对子。
当然,小组学习的另一任务是增强社会技能或增加组内理解与多样性,给学生分派特定的角色以及制定其在小组内的职责,这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在这些情况下,学生之间互换领导角色非常有益,每个学生都机会展示他们的领导才能。此时,学生关注的是建立一个共同体,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以及让所有小组成员建立责任感。
2. 合作学习的准备
首先是设立合作小组,如果小组的目的是复习、复述和练习,4~6个学生比较合适。如果是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2~4个学生就是最好的。教师应监控合作小组,确保每个成员都对小组有所贡献并参与学习。
其次是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分配和参与度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在学习过程中,“解释者”远比“听众”对学习更为重要。因为为了给别人解释,解释者不得不组织信息、把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思考恰当的例子或类比(这些信息将例子与你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及通过回答问题建言自己的理解等。这些都是高级的学习策略。好的解释总是适时地提供那些相关的、正确的、详尽的信息,以及帮助倾听者修正错误的理解,最好的解释则是告诉人们为什么。
第三是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讲解和帮助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显著相关。教师讲解水平越高,学生学得越多。当然,学生要想有所学习,则必须注意到并使用教师所提供的帮助。提出好的问题并给出清晰的解释很关键,通常教师需要教授这些技能。
endprint
3.设计合作学习
在合作小组内发展深度的理解,需要所有的小组成员参与到高质量的讨论中来,我们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策略,它们为构建学生的参与和高质量讨论提供了支持。
一是交互式提问。当教师讲完课后,学生可以两个或三个一组就学习的材料进行提问和回答。教师先给学生提供问题题干,然后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从一般的题干中生产具体问题。学生提出具体问题,然后轮流提问和回答,这一过程鼓励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先前的知识或经验联结起来。
二是拼图式课堂法。学生是小组的一部分,每个小组成员学习部分小组学习材料,学生成为他所负责部分材料的专家,然后将其教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因为每位学生必须学习并相互检测对每个部分的掌握情况,他们之间需要相互依赖,因此每个学生的贡献都很重要。
拼图式课堂可以扩大范围到全班使用,每个章节选取一至三个案例,每个案例选三至五个学生学习。这样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每个案例都是拼图的一部分,研究同一案例的三至五人虽然学习内容相同,但研究结果会各有特色,可以相互借鉴。
三是结构性争论。建构主义强调的冲突问题在课堂上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冲突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有研究发现,学生得到错误的答案原因各异,如果让学生在一起议论他们相互矛盾的错误答案,这时学生可能更好地修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冲突如果处理得好,可以促进学习。学业冲突能导致批判性思考和概念改变。
三、教师实现建构主义的难点
(一)概念性问题
如何将当前的教学理念与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念结合起来?课堂应该是一个全体学生进行概念转变的集体,还是一个通过学习者参与课堂情况来衡量其发展状况的教学共同体?
(二) 教学方面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是否要保持一定的纪律约束?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现有观念还是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要实践建构主义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深度理解的学科知识,需要的技能和策略是什么?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体现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 文化方面的问题
如何摆脱传统但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而与学生就有关什么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奖赏达成一致共识?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
(四) 行政上的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和校方能相信学生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吗?是否需要监控及如何监控?校方是否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教师应该使用尚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但却得到正式批准的课程,还是应该自己开设一个课程?
[参考文献]
[1] [美]安妮塔.伍尔福克.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张霞.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时代经贸,2010(4).
[4]张晖.公共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3(7):98.
[责任编辑:陈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