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珍珍
摘 要: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多种探究方式中的主要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实验,应具有探究价值,这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基础。花费时间进行探究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坚决防止将实验探究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坚决防止要求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以免掉入“伪探究”的泥淖。实验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不必要追求大而全,合理整合教材资源,才能提高实验探究的时效性。
关键词: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化学教学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探究式学习,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智。我们普遍认为: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多种探究方式中的主要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探究教学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一、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必修Ⅰ、Ⅱ的“化学实验基础”主题,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为目的。近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筛选开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点,将探究教学的多个要素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多向度的选择平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预设情景到知识与技能的生成一气呵成。在实验实证情景中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化学基本原理的奥秘,使学生和我们均领略了化学之美。
案例:“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探究的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可以灭火,老师却有一个奇思妙想:用水来点灯。
学生:表情迷茫,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表示有极大的疑惑。
(教师做滴水点灯的实验,学生屏气观察……酒精灯被点燃
时,学生几乎齐声惊呼!)
教师:大家不必惊奇,其实老师在点灯前已经在酒精灯的灯芯中放了一小块金属钠,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在灯芯中放一小块金属钠再滴几滴水就能点燃酒精灯吗?
学生:想!
教师:大家能否思考、猜测出滴水能够点灯的原因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1分钟,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
学生1:钠能与水发生反应。
学生2: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热,使酒精达到着火点将酒精灯点着了。
教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要想了解滴水点灯的秘密,就必须知道钠与水相遇时是否会发生反应,并且要知道钠与水反应时会产
生哪些现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多媒体展示,实验要求:
1.所用钠块只能有黄豆粒大小;
2.绝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钠;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思考其中的道理或原因。
实验用品:盛装钠的试剂瓶、镊子、烧杯、试管、滤纸、水、酚酞试液、小刀、火柴,可以选用或不用其中某用品。
(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老师巡回观察未对学生的设计或实验进行任何引导,只对部分小组的实验操作错误指出并进行示
范和纠正。)
教师:同小组讨论如何科学、准确、简练地表达实验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3分钟后开始抢答,每位同学只答一点。
学生1:将钠粒投入水中时,钠粒浮在水面上,说明钠比水轻。
学生2:钠粒表面先变为灰白色后又变为银白色……
学生3:钠粒表面先变为灰白色后又变为银白色液体,说明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
学生4:还说明钠的熔点较低。
学生5:钠粒在水面上不断游动,还有响声。
学生6:我们将钠块投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堵住试管中一段时间,用火柴点燃有爆鸣声,应该生成了氢气。
【学生7】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
学生8:还有烟生成,气味难闻。
……
教师:从以上实验现象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钠的哪些性质呢?
(师生互动,归纳、小结、板书)
以上课堂教学中,用“魔术”般的演示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困惑和疑问。没有预设的实验步骤,只强调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学生只带着问题进行开放性很大的实验探究,教师没有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过多的控制,给学生创造了较大程度的自由思考、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时空条件。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全面、丰富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索事物本质深层次的愿望。
二、反思与感悟
1.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提问、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探究实验的潜在价值实现为现实价值的必要保证。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能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教师要坚决防止将实验探究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坚决防止要求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以免掉入“伪探究”的泥淖。不要担心学生的实验会不成功,不成功的实验所触发的思考可能更加深刻,对学生的发展更有价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挫折、失误或错误也是我们进行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契机。不要担心学生会提出一些教师始料未及的问题,那说明学生的实验是在真正开放环境中的更加全面的观察和思考,更加具有生成性。
以上案例中,教师几乎没有预设流程和控制,较多的是创设情景、提示、引导、鼓励、倾听。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不仅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是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2.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生成性与时间有限性之间的关系,
花费时间进行探究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这是针对时下普遍的认识:“探究多了教学时间就严重不足,因课时不够而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反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价值取向,选择适度探究或适度讲授,使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和谐共存。接受式学习永远是人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把前人持续探究积累的知识都亲自探究一遍。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不存在谁好谁差的问题,只是它们的功能和特点不同,只存在两者之间如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问题,使之和谐共存才是更加合理的课堂结构。教师只须选择合适、合理的探究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对于有些学习内容,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教学时间才能够满足整体教学计划的需要。有探究价值的实验课题并不是很多,教师一旦选择了有价值的探究课题就应该放心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不要计较时间的消耗。
实践证明,“浪费”一些时间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是值得
的。学生在探究中体会了成功,对化学学习和对知识的探索更加自信。学生在探究中增强了对化学的兴趣,树立了敢于质疑、大胆想象、实验实证、团结互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磊,邵建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志贤.素质教育进行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天宝.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陈启新,黄丹青.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