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

2014-07-25 11:29马丛祥
甘肃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寻找解题思路数学教学

马丛祥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题思路;寻找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82—01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入手

例1已知:2sinα-cosα=1,求■的值.

教师只鼓励或引导学生,让其尝试探究。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挖掘创造的源泉。直到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思维的不断“碰壁”和“激荡”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将sinα与cosα统一起来,再利用万能公式.令tg■=t,由已知得出方程2■-■=1、解得t,从而求得原式的值为0或2.

解法2:已知2sinα-cosα=1①,又sin2α+cos2α=1,联立①②构造方程组,就可解出sinα、cosα的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法3:从待求入手,将待求式看作“元”(未知数),设■=m,则(1-m)sinα+(1+m)cosα=m-1,与已知联立方程组,解得sinα=■cosα=■(m≠-3),由sin2α+cos2α=1得:(■)2+(■)2=1,解得m=0或m=2,故所求原式的值为0或2.

二、选准一个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先做一做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用“想得快”“想得妙”等春雨般的语言滋润学生的“愤”“悱”之心,使学生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选准一个突破口,提出类似上面的问题.

例2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

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设cosαsinβ=t ①,将①与已知sinαcosβ=■②联立组成方程组,通过求解得出t.得出结论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学生又想到下列巧妙的解法:

解法1:①×②得:cosαsinβsinαcosβ=■t,即|2t|=|sin2αcos2β|≤1,从而-■≤t≤■,即-■≤cosαsinβ≤■.

解法2:①+②得sin(α+β)=■+t

∵|sin(α+β)|≤1

∴-1≤■+t≤1=>-■≤t≤■③

同理①-②得-■≤t≤■④.联立③④得:-■≤t≤■.

解法3:将①2代入②得:t2=cos2αsin2β=(1-sin2α)(1-cos2β)=■-(sin2α+cos2β)≤■,即 -■≤t≤■.

三、立足问题的本质点,引导学生产生解题思路

对于一个问题,教师给学生交待的并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即数学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解题过程的再分析、再讨论,让学生能从中“筛选”出最本质的一个,让思维的“触角”能伸到问题所蕴含的本质关系中,从而类比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3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做了这个题后,我们可以演变出一类相关的题型——由已知条件的“积”想到“和”,由“和”想到“同名异角”与“异名同角”进行变式练习.

变式一: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围?

变式二:已知sinx+2cosy=2,求 2sinx+cosy的取值范围?

进行强化练习,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己去类比、思维、实践、品味.

编辑:谢颖丽

endprint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题思路;寻找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82—01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入手

例1已知:2sinα-cosα=1,求■的值.

教师只鼓励或引导学生,让其尝试探究。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挖掘创造的源泉。直到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思维的不断“碰壁”和“激荡”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将sinα与cosα统一起来,再利用万能公式.令tg■=t,由已知得出方程2■-■=1、解得t,从而求得原式的值为0或2.

解法2:已知2sinα-cosα=1①,又sin2α+cos2α=1,联立①②构造方程组,就可解出sinα、cosα的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法3:从待求入手,将待求式看作“元”(未知数),设■=m,则(1-m)sinα+(1+m)cosα=m-1,与已知联立方程组,解得sinα=■cosα=■(m≠-3),由sin2α+cos2α=1得:(■)2+(■)2=1,解得m=0或m=2,故所求原式的值为0或2.

二、选准一个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先做一做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用“想得快”“想得妙”等春雨般的语言滋润学生的“愤”“悱”之心,使学生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选准一个突破口,提出类似上面的问题.

例2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

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设cosαsinβ=t ①,将①与已知sinαcosβ=■②联立组成方程组,通过求解得出t.得出结论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学生又想到下列巧妙的解法:

解法1:①×②得:cosαsinβsinαcosβ=■t,即|2t|=|sin2αcos2β|≤1,从而-■≤t≤■,即-■≤cosαsinβ≤■.

解法2:①+②得sin(α+β)=■+t

∵|sin(α+β)|≤1

∴-1≤■+t≤1=>-■≤t≤■③

同理①-②得-■≤t≤■④.联立③④得:-■≤t≤■.

解法3:将①2代入②得:t2=cos2αsin2β=(1-sin2α)(1-cos2β)=■-(sin2α+cos2β)≤■,即 -■≤t≤■.

三、立足问题的本质点,引导学生产生解题思路

对于一个问题,教师给学生交待的并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即数学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解题过程的再分析、再讨论,让学生能从中“筛选”出最本质的一个,让思维的“触角”能伸到问题所蕴含的本质关系中,从而类比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3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做了这个题后,我们可以演变出一类相关的题型——由已知条件的“积”想到“和”,由“和”想到“同名异角”与“异名同角”进行变式练习.

变式一: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围?

变式二:已知sinx+2cosy=2,求 2sinx+cosy的取值范围?

进行强化练习,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己去类比、思维、实践、品味.

编辑:谢颖丽

endprint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题思路;寻找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82—01

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怎么入手

例1已知:2sinα-cosα=1,求■的值.

教师只鼓励或引导学生,让其尝试探究。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挖掘创造的源泉。直到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思维的不断“碰壁”和“激荡”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将sinα与cosα统一起来,再利用万能公式.令tg■=t,由已知得出方程2■-■=1、解得t,从而求得原式的值为0或2.

解法2:已知2sinα-cosα=1①,又sin2α+cos2α=1,联立①②构造方程组,就可解出sinα、cosα的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法3:从待求入手,将待求式看作“元”(未知数),设■=m,则(1-m)sinα+(1+m)cosα=m-1,与已知联立方程组,解得sinα=■cosα=■(m≠-3),由sin2α+cos2α=1得:(■)2+(■)2=1,解得m=0或m=2,故所求原式的值为0或2.

二、选准一个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先做一做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欣赏自己的学生,用“想得快”“想得妙”等春雨般的语言滋润学生的“愤”“悱”之心,使学生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选准一个突破口,提出类似上面的问题.

例2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

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设cosαsinβ=t ①,将①与已知sinαcosβ=■②联立组成方程组,通过求解得出t.得出结论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学生又想到下列巧妙的解法:

解法1:①×②得:cosαsinβsinαcosβ=■t,即|2t|=|sin2αcos2β|≤1,从而-■≤t≤■,即-■≤cosαsinβ≤■.

解法2:①+②得sin(α+β)=■+t

∵|sin(α+β)|≤1

∴-1≤■+t≤1=>-■≤t≤■③

同理①-②得-■≤t≤■④.联立③④得:-■≤t≤■.

解法3:将①2代入②得:t2=cos2αsin2β=(1-sin2α)(1-cos2β)=■-(sin2α+cos2β)≤■,即 -■≤t≤■.

三、立足问题的本质点,引导学生产生解题思路

对于一个问题,教师给学生交待的并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即数学的通性通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解题过程的再分析、再讨论,让学生能从中“筛选”出最本质的一个,让思维的“触角”能伸到问题所蕴含的本质关系中,从而类比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3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做了这个题后,我们可以演变出一类相关的题型——由已知条件的“积”想到“和”,由“和”想到“同名异角”与“异名同角”进行变式练习.

变式一: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围?

变式二:已知sinx+2cosy=2,求 2sinx+cosy的取值范围?

进行强化练习,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己去类比、思维、实践、品味.

编辑:谢颖丽

endprint

猜你喜欢
寻找解题思路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贴近生活,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