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C语言公共课实践教学改革

2014-07-25 00:29顾思思
大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上机C语言程序设计

顾思思

[摘要]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许多高校针对理工类专业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其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为促使C语言课程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地研究课程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和组织方式,不断探索好的方法并加以改革,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C语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164-02一、引言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许多高校针对理工类专业开设了c语言这门计算机程序设计必修课程,其教学对于提高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学习C语言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从而运用C语言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还能通过深入问题求解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跟许多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一样,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是课程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一方面,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到的语法规则、所进行的思维训练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加以运用和检验;另一方面,实践课上进行的训练也能帮助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因此,实践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编程能力的提高,寻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C语言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大部分与理论课配套的实践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习题,或直接是教材的例题或是其变形题,实验规模小,上机的过程沦为简单的语句输入和结果验证,成为课堂例题的回顾和操练场。偶有程序设计题,通常也是常专注于操练知识点或单一算法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也直接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1.由于实验题目过于程式化,相应练习题多为已知答案的验证型题或答案随手可得的简单习题,使学生将上机过程演变成了简单的打字练习,难以达到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一旦遇到稍难的程序设计题就感到无从下手;2.对于上机实践中遇到问题,学生事先缺乏足够的预期,当碰到程序调试错误时,不会主动解决而只依赖于老师。而教师对于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往往是独自一人要面对多名学生,很难保证现场解答每个学生的所有难题,导致有的学生直到上机结束时还未能解决好一个问题,进而产生挫败失望的情绪,逐渐丧失学习兴趣。3.由于缺乏任务驱动,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大量的课余时间被浪费,不愿主动进行实验的预习,导致其上机没有目的性,实践课上随心所欲,或无所事事或上网玩游戏,既浪费了宝贵的上机时间,又影响了课堂纪律。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改革思路与实施

为了解决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2]它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的探索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不再只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更应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3]因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C语言实践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通过探索问题来调动和维持其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改善教学效果。其改革的思路应从实验进度的合理安排和实施、实验任务的精心选择和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高效管理与执行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一)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进度

C语言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学生可以通过上机实践加深理论课上对于C语言语法规则的理解,也能通过上机调试过程中错误的修改逐渐积累编写程序的经验。因此,合理的实践教学进度安排,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能否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密切相关。[4]教师应以C语言教学大纲为依托,根据本校具体安排的课时数,提前制订好与理论教学紧密切合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以我校C语言教学安排为例,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4学时,前后持续12周。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将实践课时安排分成两部分(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第一部分基础性程序设计,时间为第一至第九周,每周安排一次两个课时的上机。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切合理论课所授内容进行加强练习,帮助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运用,因此所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当紧密联系理论课的进度。第二部分为小型综合系统设计,时间安排在第十至十二周,总共6课时。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自由地安排每次上机的时间和内容,最终将以系统功能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的标准。

(二)精心选择实验任务

在C语言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根据安排的具体任务来进行练习的,因此,实验任务的选择就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师应当注重在平时多搜集和筛选一些内容新颖、综合性强、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练习题,形成一个习题集,并根据每次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来进行布置。这些习题应尽量地涵盖课程的重点内容,并且要难易适中,既不至于太简单而让学生体会不到成就感,也不至于太难而使学生出现沮丧放弃的现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可以在进行适当的修改之后加入习题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内容及时举一反三地加以应用,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实验课程内容的安排可以与习题集一起,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全部提交给学生,并可以采取对实验时率先完成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的机制,以此来激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提前进行思考和准备,提高实验课上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对教学过程的高效管理

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水平、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的提高。[5]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上机实践过程的高效管理。首先,可以督促学生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并将准备的过程计入平时成绩。比如可以让学生提前在作业本上或者在电子文档上编写好实验相关的程序,然后交由教师检查并给出修改建议。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里节省由于程序输入所耗费的精力,把实验的重心放在程序的分析和调试上面,也能使学生通过教师事先的分析和建议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具有足够的预期。其次,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教师无法兼顾的问题,可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管理。可挑选出平时编程能力较强的一些同学担任小组长,教师只负责指导这些小组长调试好自己的程序,然后再由小组长们负责协助解答该组其他同学的程序调试问题。由于学生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大多比较雷同,分组的方式既能使教师从频繁地回答相同问题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专门负责处理较难的问题,又能有效地保证及时解答每位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为促使C语言课程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地研究课程实践教学的体系、内容和组织方式,不断探索好的方法加以改革,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艳,王浩.C语言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81-38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与实验,1998(3):46-50.

[4]赖永秀,李凌,饶妮妮.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125-126.

[5]丁海燕,邹疆,邱莎. C语言实验教学体系及改革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79-181.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上机C语言程序设计
周金应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待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