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如何消除学生间的成绩差异

2014-07-25 11:43郭景岩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班级中会出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一直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认真正确对待,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最终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成绩差异

新课程改革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新革命,其改革的实验工作从2001年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一线教师共同努力下,从教材的编写使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实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不但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而且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积极与时俱进的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关注学生成绩存在的差异问题,如何使优秀学生的成绩更加优秀,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成绩缩小差距,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指出:“亲其师,信其道。”就全面阐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重要影响力。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影响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督导者。

首先,教师要在新学期伊始,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思想、学习和特长等方面,因为教学管理中要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阶段性的客观的评价。其次,有了成长档案仅仅是工作的开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活动、与学生座谈等,逐步完善成长档案内容,以利于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例如:对于贫困、单亲、留守等问题学生,教师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重点关注,加以爱的引导。只有通过尊重学生、友爱学生,消除学生思想发展的障碍,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能使全体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管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学生的认识方式、思维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教师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教师不但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加大引导力度,使之优之更优,而且对那些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也要及时主动关心和帮助。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尊重、发展的眼光去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消除学生成绩的差异环节,切记不可忽视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别拿“学困生”不当一回事,教师不能单一的用考试得失来要求和误导他们,要用平等、宽容的胸怀接纳他们、了解他们,要勇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予以激励和鼓舞,释放他们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动力。通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方式,促使他们创造自其价值和美好人生。这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态度,也是客观的教育科学的态度。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内外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采用赏识教学评价的方法,对于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从而鼓励他们自己纠正不足之处,增强学习的兴趣,继而提升学习成绩。

三、拓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位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教学方法的共同规律,而且要切实掌握适用于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发展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文本的内容,适时采用师生互动式研讨法、朗读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实践型教学法、情感式教学法、比较式阅读教学法和目标探究式教学法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条件之一。例如: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像建立阅读、写作、朗诵、作品欣赏、书法等组织。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不同的学生在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发展其智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个性,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老师指出:“课堂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竞争力。”[1]总之,如何使优秀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使暂时落后的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当前,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而且有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中的战略问题,也给教师们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认真反思,富有创新性的融入新课改中,才能真正产生课改的实效,才能将新课改的理念贯彻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尹后庆. 一场全方位的理论实践创新.中国教育报[J].2014.4.1.

作者简介:郭景岩(1974-),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省焦作市體育运动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教法研究。

猜你喜欢
新课改学生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快把我哥带走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学生写的话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