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预设的角度赏析春晚经典小品

2014-07-25 06:37付方琴周洁浙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幽默小品

付方琴 周洁浙

摘 要: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交际双方唯有共同遵守正确的预设才能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然而,对语用预设加以利用可以造成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文本从预设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近二十年间历届春晚中的经典小品的分析,发现取消预设的共知性、合适性以及利用预设的可撤消性都能制造出幽默效果,期望给小品创作者以至幽默创作者带来灵感。

关键词:语用预设;小品;幽默

一、语用预设与幽默小品

语用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最早于1982年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提出。他认为:命题都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且在声言中“简单或者复杂的专有名词都必有所指”。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Strawson)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自然语句中任何有意义的语句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假设”,这个背景假设就是预设,它可以表现为另一个语句。两者虽然研究角度不同,但共同点是都涉及了说话人和具体语境,这也正是语用预设和语义预设的区别所在。语用预设有共知性、合适性、可撤消性等特点。

“小品”一词,最早出现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般若波罗密多经》的译本,后来被文学界移用,称短小的散文、杂感或记叙文为小品。本文说的小品,是戏剧从文体上借用的名称。喜剧小品从生活中取材,由两三个演员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再现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使人发笑或受到启迪。本文研究的语料是春晚近二十年间的经典小品台词,以预设理论为出发点,对这些语料分类,分别进行描述,并通过这些实例分析来审视预设现象的应用价值。

二、语用预设与幽默的产生

(一)预设共知性

预设是交际双方没有必要明确说出来但是假定双方已经知晓的、或者能推导出来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是共同的知识体系、言语环境或者文化背景。这表明预设具有共知性,共知性是预设的一个重要性质,因为它关乎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对于这种共知的预设,说话人没有必要阐明,这点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例如《妈妈的今天》中的一个片段:

儿子:张大爷,是不每天晚上八点和我妈出去啊?

张大爷:没错啊。

儿子:干啥去?

张大爷:干啥去,每天晚上八点…咱不告诉他!

儿子:晚上八点干啥去?

母亲:张大爷我们老地方见啊。

儿子:妈,你看,老地方见。见面干啥?

张大爷:一块练呐!

儿子:都一块练了…嘿嘿…至于哪个练字,我就不追究了…

……

儿子:都这样了?

张大爷:刚开始时没这样,刚开始时我们都不好意思,后来时间长了,我们就这样了。

例中,单亲母亲是社区文艺骨干,为了排练节目每晚八点和张大爷在公园练习跳舞,而儿子对此并不知情,以为是母亲和张大爷之间萌生了情愫才背着自己每晚去“老地方”幽会,因而打趣二人。这段幽默的产生原因是两人没有遵守相同的预设,谈话中不存在共知性,从而出现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情况。特别是张大爷话中有很多模糊语言诸如“老地方”,“练”等,进一步促成儿子理解的偏差,因而产生幽默。又例如《如此包装》中的一个片段:

秘书:这是我们的经理兼艺术总监!

老太太:这闺女长得真俊啊!

经理:哦不,我是男性!

老太太:真对不起对不起啊闺女…哦…男性!

在当年演出的时候,这是一个相当响的包袱,因为在演出时,扮演经理的巩汉林身材瘦弱,衣着花哨,一脸媚笑,还扎着小辫子,虽然观众们都知道他是男性,但在这样的打扮下,很容易和老太太一样难辨雌雄。这段幽默的产生同样源于不具备共知性,老太太不知道经理是男儿身,仅凭他偏女性的仪态和打扮就冒失称呼他为“闺女”,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

(二)预设合适性

所谓预设的合适性,是指预设作为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和语境紧密结合。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预设要合适,才能进行适当又有效的言语交际。但有时交际双方会有意或无意地说出和预设矛盾的言语,违背预设的合适性,从而取得幽默效果。在小品《不差钱》中有这样的片段:

赵本山:乡里布置老隆重了,乡长书记都在那排队等你呢,布一个大厅,完事儿弄一个大房间,给你弄一个大照片挂中间,周围全是花啊……

毕福剑: 老哥,那花都是什么颜色的?

赵本山: 白的,黄的都有的。老漂亮了,真的,老百姓都拿笔等着,等着,都哭啦,等你呢……

说到这里,台下的观众都笑弯了腰,此处的幽默效果正是由于没有遵守预设的合适性而造成的。赵本山为了描述乡里是多么隆重地欢迎毕老师,说将他的“大照片挂中间,白花黄花都有”。他的预设是这样的布置是隆重的,群众们也是热情地欢迎毕老师的到来。然而了解中国文化的观众们都知道,这样的布置风格其实是用在葬礼上的,所以赵本山的预设在我国传统文化风俗的框架下显得尤为不合适。也恰恰是因为他没有遵守预设合适性,才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此外还有这样一个片段:

毕福剑:下面我看看,鱼翅就更不要点了 。

赵本山:鱼“刺”有也别吃了,我吃鱼“刺”有一次卡住了,最后用馒头噎, 用醋泡都不好使,到医院用镊子拿出来了。不吃那玩意儿。

赵本山扮演一位东北小县城的农民老大爷,对一些珍贵的海产品不太了解,将鱼翅想当然地理解成鱼刺,这种不合适的预设就与毕老师对于鱼翅的预设相矛盾,无法继续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但也正因为赵本山错误的理解和煞有其事的解释,烘托出一个老实但有点糊涂的农村老大爷形象,“笑”果非凡。

(三)可撤消性

一定的语言结构可以产生预设,但是它会随着背景信息、特定语境与言语内容的变化而消失,这就是预设的可撤消性。在小品中有很多因为预设的可撤消性产生的幽默,在小品《老将出马》中有这样的片段:

巩:外宾一到,你们讲英语的时候,千万不能带一丁点的唐山味儿。

赵:对,巩主任说的对,必须要正宗的标准的伦敦音。

巩:听见了吗,要用伦敦音。老主任那,跟你商量商量,您是不是说两句给他们示范示范?

赵:中。

巩:让你们听听老主任的伦敦音,请。

赵: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哈喽,哈喽哈喽哈哈喽。

巩:您哈楼个啥啊,你那哪是伦敦音啊?

赵:那这是伦敦郊区的?

巩:那也不是啊。您这要是郊区的,我咋觉得您这伦敦郊区的咋离唐山还不远呢?

这段对话的前半部分预设了“老主任会说英语,还是标准的伦敦音”,正当观众们满怀期待地想听听赵主任的伦敦音时,老主任居然说了小孩子的英语口诀,发音也十分蹩脚,取消了前文的预设继而产生了幽默效果,让观众们在心理上“扑了个空”。最后赵主任还反问“那这是伦敦郊区的”表明其实她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水准,再次撤消前文的预设。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也有这么一个片段:

崔:我们的节目就快结束了,按照惯例,每位嘉宾都用一句话做个总结。

宋:就剩一句了?

崔:对,一句。

宋:发自肺腑的?

崔:对。

宋:我十分想见赵忠祥。

赵:拉倒吧,不说点正事。丢不丢人。

崔:那大叔您说。

赵:咋不说点正事,说点关键的。我也只剩一句了啊,来前的火车票,谁给报了?

根据我国的文化社会背景,“总结”二字的预设是对过去的回顾、分析,并提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当观众们一听到主持人要求二老做一句话的总结,并且白云还补充了要“发自肺腑”的时候,都预设他们会讲出发人深省的话。所以当白云说出“我十分想见赵忠祥”这样一句和“总结”不相关的话时,前面的预设被取消了,因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这时黑土大叔训斥了她,要求她说“正事”,于是观众们重新对黑土的“总结”产生了期待,原先对于“总结”的预设重新生效,然而黑土还是说了一句和预设丝毫不沾边的话“谁把火车票报销”,再次撤消预设,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大大出乎了观众的意料。这样的欲抑先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幽默效果,也成功烘托出一个有点抠门又爱教训人的农村老大爷形象,让观众捧腹大笑。

三、结语

小品语言中积淀着珍贵的民间艺术风貌,广泛地存在着文化预设,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预设理论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而幽默言语又是精炼的特殊的言语行为,更是蕴含着更多预设现象。通过分析发现小品创作首先应该广泛运用语用预设,增强其幽默效果;其次,应当利用语用预设继承其现实主义传统,而非为笑而笑。如果一味插科打诨就只剩“谐”的躯壳,而没有“庄”的实质,必会流于庸俗。限于知识水平,本文在理论阐述的严密性和具体语料分析的适切性上一定有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 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 何兆雄. 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3] 郭艳. 幽默与语用预设[J]. 现代语文, 2008 , (1)

[4] 王莞情. 预设理论对言语幽默机制的诠释[D]. 吉林大学, 2007 , (4)

猜你喜欢
幽默小品
哲思小品
《临宋人小品》
写意花鸟小品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幽默”教学法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