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经》十五国风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本国领域为界,突出某一地区女性的特点。但有一个国家的女性却因其独特身份、性格及命运被广泛地记录于《齐风》、《鄘风》、《邶风》、《陈风》中,在《诗经》“女儿国”中大放异彩,那就是齐国姜姓女子,其代表人物就是对卫国、齐国、鲁国甚至更多的国家命运有过重要影响的两位齐国“姐妹花”公主——宣姜和文姜。
关键词:《诗经》;齐国公主;宣姜;文姜;《齐风》;《邶风》;《鄘风》
《诗经•陈风•衡门》中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女?”意思是说,“难道吃鱼,一定要吃河里的大鲂鱼(鲂鱼味美体型较大)?难道娶妻,一定要娶齐国的姜姓女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经》时代的男子都以娶到齐姜女子为荣,一方面因为齐国是大国,另一方面是齐姜女子美貌动人,而且性情大度。以下我们就从《诗经》文本来分析宣姜、文姜两位齐国公主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解读她们的殊途同归的命运。
一、“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邶风.新台》中楚楚可怜的宣姜
宣姜是齐釐公的长女,有着倾国倾城之貌,被聘给卫国宣公之子太子姬伋(宣公和其继母夷姜所生)为妻。卫宣公本来就是一个荒淫好色的国君,他垂涎于宣姜的美貌。在淇水旁边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新台,将宣姜接到此处,并纳之为妾,并派太子出使宋国,史称“新台纳媳”。《邶风 .新台》就是国人作诗讽刺卫宣公的可耻行径的。
全诗三章,一二章意思相同。“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前两句既是赋体,也是兴体。“瀰瀰”、“浼浼”,形容水盛大的样子。“燕婉”指容貌美好的爱人。“籧篨”指蛤蟆,此处代指老丑的卫庄公。“不鲜”、“不殄”都是指不美好的意思。新台鲜明,河水弥漫,相互掩映,环境优美。这两句还是一种反兴,“将物之有,兴起自家之所无”。诗正是以新台喜铺锦绣,河水盛大弥漫,反兴宣姜本想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好配偶,不料却嫁给了一个类似蛤蟆的丑老头,而且是自己的公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三章“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前两句也是兴体。诗以“所得过所望”反兴“所得非所求”。诗言“人家設网为捕鱼,竟网得一只大鸿雁”,这是“所得过所望”;诗言“本想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好配偶,不料却得到一个好似蛤蟆的丑老头”。这是“所得非所求”。两相比照,形成一种极大的情感反差,从而表达了宣姜所嫁非所愿的怨愤之情。宣姜的父亲齐僖公虽然为女儿感到不平,但想到女儿直接跨过太子妃而当了王妃,为了巩固两国关系,也就无奈地笑纳了这个老女婿。
二、“子之不淑,云之如何”——《鄘风.君子偕老》中含冤遭讽的宣姜
宣姜的“嫁错”导致了她命运的坎坷。她给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姬寿和姬朔,姬寿和太子姬伋一样,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而姬朔却是心怀不轨的小人,他为了当上太子,就屡次在父亲面前诬告姬伋,说姬伋一直对父亲怀着“夺妻之恨”,宣公设计要害死姬伋,但没想到姬寿却为了救哥哥,设计代替哥哥受死,姬伋也感慨自尽而死。姬朔如愿当上了国君(卫惠公),但引起了大臣的不满,姬朔跑到齐国请求援助,齐襄公竟然武力强迫已经寡居的妹妹宣姜再次“错嫁”给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顽,并与公子顽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尤其是许穆夫人,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和诗人。宣姜在《诗经》中的形象也由原来《新台》中的同情变为了讽刺,成了“红颜祸水”。《君子偕老》就是代表作。
全诗三章。首章“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何。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重在写宣姜的仪态之美。“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极力渲染宣姜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委委佗佗”是雍容自得的意思。“象服”指饰有翟羽之象的衣服。“宜”指合身。“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是指“这个女人不善良,还有什么话可讲?”,这里暗指宣姜德行不美,与“君子偕老”一句相呼应,含蓄蕴藉。第二章“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鬓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重在写宣姜容貌之美。“瑳”是绚丽鲜明的意思,她穿着秀有雉羽的礼服,是多么灿烂鲜明!她的乌发如云,呈现出天然的秀姿。耳边的玉坠、头上的牙簪,耀眼夺目。第三章“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着重写宣姜衣着之美。“玼”是色彩鲜艳的意思。她身上穿着三层华装。外面一层是绛色礼服,中间是一层纤细葛衣,里面是一层白色内衣,都非常精致。在三层华装的映衬下,她显得更加晶莹白皙,眉清目秀。其实,美丽的宣姜只不过是男性社会中一枚不能自主的棋子,在男权、父权、夫权、子权、兄权的层层压迫下,宣姜是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她的两次“错嫁”,都是作了政治利益的牺牲品。她的命运让人同情,引人哀叹。
三、“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风•鲂鳏》中偏执任性的文姜
文姜也是齐釐公的女儿,是宣姜的妹妹,鲁国鲁桓公的夫人,同时,她还有另一层隐秘身份,那就是其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后来的齐襄公)的情人。她又是一个通晓古今,兼善文采的才女。她有着桀骜不驯、偏执任性、敢于反抗的个性,齐国开放的风气所带来的大胆泼辣、不顾世俗眼光的做事风格在文姜身上一览无余,文姜也由此背上了“有才无德”的骂名,但她却依然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我行我素。《齐风.鲂鳏》是写文姜出嫁盛况之诗,却字里行间隐含着她将来的行为及由此带来的命运。
“敝笱在梁,其鱼魴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魴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为兴体。“敝笱”指破鱼篓,”唯唯”,指鱼儿自相随行,无拘无束的样子。诗以破鱼篓中的鱼儿自由穿行,兴比文姜任性放纵之状。每章后两句写文姜出嫁的盛况。文姜出嫁,随从“如云”、“如雨”、“如水”,这三个比喻极言随从之多,气势之大,烘托出文姜放荡不羁、骄逸难制的神态。从这首诗的伏笔中,可以看出,文姜出嫁鲁桓公后,仍然与齐襄公来往就绝非偶然了。
四、“鲁道有荡,齐子翱翔”——《齐风•载驱》中蔑视礼法的文姜
十八年春,鲁桓公不顾臣下的劝谏带文姜访齐,兄妹二人十五年未曾见面,文姜在齐期间就彻夜不归了,鲁桓公要带文姜立即返鲁,齐襄公就假意设宴为鲁桓公送行,私下授意公子彭生在途中将其杀死,随后将责任推到彭生身上。后来,文姜的儿子鲁庄公继位,文姜依然不愿意回国,鲁庄公只好为其在祝丘建造新的宫室,让其暂住,直到七年后齐襄公被臣下所杀。文姜和其兄齐襄公保持稳定的关系,客观上也巩固了年幼的鲁庄公的地位,并避免鲁国被齐国所灭,又避免了百姓生灵涂炭,对鲁国大有裨益。如《齐风•载驱》所载: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这首诗多次提到了鲁国大道平坦,文姜在纵情游荡。齐襄公死后,文姜回到鲁国,全心全意帮儿子治理国家,充分发挥其政治才干,为鲁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晚年的文姜表现出了一个有胆识有能力的太后形象,为人所颂扬。
作为齐国国君之女,文姜和宣姜比齐国的一般女性有更多的优越感。她们有着显赫的身份,养尊处优,她们接受了比平民百姓更为良好的教育,她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才能都在一般女子之上,但是男权的社会却使她们成为政治交换的筹码。后人通过《左传》正史了解基本史实,而《诗经》作为当时的民间采风,对她们的评价却是原汁原味,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诗经》为我们还原了两千多年前的两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齐国公主形象,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参考文献:
[1]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2] 杨合鸣,赵爱武.四书五经详解•诗经[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 金启华,诗经全译[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4] 刘佳. 从《诗经》入手解读齐国公主的悲剧命运[J].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曾剑(1978.9-),女,山东临朐人,汉族,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