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子的文学思想与影响

2014-07-25 18:28何先慧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孔子影响

何先慧

摘 要: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搜集整理《论语》中涉及文学的文献材料,就可以发现孔子的文学思想丰富而系统,涉及到了文学理论的许多命题领域。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孔子的文学思想与其对后世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与见解。

关键词:孔子;文学思想;影响

一、文学与文学的本质

1、什么是文学?

文学的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行为或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在中国古代,《论语》把文学归结为孔门四科之一。至于文学概念所包括的诗,在先秦时代是主要体现一般文化含义的。在我国先秦时期,很多都是由诗歌发明民俗文化状况。诗具有特殊的语言和形象魅力。在春秋时代,诗虽然总体上被归属于广泛地文化范畴,但它比其他文化形态更能感动人。当然,狭义的文学专指语言艺术。

2、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诗、乐、舞”三位一体。最早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我们可以把这里的“诗”理解为文学艺术。“诗言志”概括了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特点。正如朱自清在《诗言志辩序》里所说它是我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1)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审美意识形态一方面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缠绕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又被看做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从功能上看,文学既有认识性又有情感性;从方式上看,文学既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从其性质上看,文学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目的上看,文学既有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

(2)文学的话语问题

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一种话语。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即与其他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如下五个要素:①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②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系统;③说话人,是体现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的角色;④受话人,是话语活动的另一个主体;⑤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认为文学是主观的,抒情的。由于受这种文学本质论影响,在我国诗中始终是文学的正统类型。

二、孔子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对我国文化和历史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位先秦人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文学思想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孔子的文学思想加以论述。

(一)兴、观、群、怨说

孔子对我国上古时代文学思想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最系统、也最富创造性的成果,他的著名诗论“兴、观、群、怨”说是第一次全面论述了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孔子之前,人们对文学的特征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是,在那个时代没有人向孔子一样将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全面的进行概括和总结。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篇》”这段话除谈到诗歌的认识功用之外,还接触到了诗歌的抒情性、感染力等一些本质特征,确实表现了孔子卓越的文学识见和高度的理论概括能力。

所谓“兴”, 就是指“兴于诗”,它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修身的第一步必须要学诗;朱熹释为“感发志意”。诗,主要的不是诉诸理智,而是诉诸感情。孔子的观点在于突出强调诗歌的感情作用和审美效果。以达到培养人格修养的作用。

所谓“观” 就是指“观察”,即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外在的事物,朱熹注“考见得失”。所以周初以来至春秋中期即有采诗观风和陈诗言志的制度。(《汉书•艺文志》)孔子的诗“可以观”,既是对这一历史经验的总结。《盐铁论•机务》引孔子的话说:“吾于《河广》知德之至也。”这就是诗的认识作用了。就是指诗的内容应该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所谓“群”,朱熹注“和而不流”。 就是指将不同的人的观念结合起来,通过相互的交流切磋,提高人们的思想修为。孔子的诗“可以群”,是对诗歌这种实用作用所作的概括性的说明。从《论语》的有关记载看,他在多次谈话中都把学诗作为第一要务,在孔子看来,通过学诗无论对个人修养,对安邦治国,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长知识与才干。

所谓“怨” 指文学作品应该批判现实的黑暗社会,就是说,诗有“款谏”或批评政治的作用。从《诗经》来看,其中有不少是关心人民的痛苦和哀怨,政治讽喻诗和怨刺诗,它开启了诗歌创作“为时”、“为事”的先河,从理论上肯定文学应该具有于预政治的作用, 以致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进步传统。

(二)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

在孔子的文学思想里,孔子并不是将内容与形式放在同等的位置,他认为内容应该重于形式,即内容决定形式。在孔子的文学思想里,他认为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在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他一直十分强调诗乐的和谐美。在这段话里,孔子强调外貌的修饰必须要与人的内在的品格相统一,“文”主要是指人的外貌,而“质”主要是指人的品质、内在的修养等。在这里,孔子引申为,在文学的创作上必须达到文学创作内容与文学形式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三)文学与政治外交活动、道德修养的关系

1、文学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对文学与政治外交活动关系的一段论述。

在我国古代的政治外交活动中,人们为了体现一定的礼节,通常都会借助于赋诗来实现。在当时政治、外交活动中《诗经》的作用的确是十分突出的,这一点《左传》等书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这些充分说明了,如果善于熟练地运用“赋诗”的方法,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或的效果超乎预期;当然就可能比较顺利地取得政治外交活动的胜利。如果不懂《诗经》,不会灵活地运用和引申诗的意义,就无法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也无法弄懂别人的意图,甚至导致外交活动的失败。

2、文学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诗与乐的时代。《论语•泰伯篇》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他的“博于诗书”、“察于礼乐”,不仅与时代有关,还由于他对诗、乐有一种过于他人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春秋末季,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而孔子执着地要求诗、乐为礼来服务,主张“克己复礼”坚决维护周代礼乐制度。在孔子看来,诗、礼、乐是修身的三要素;修身要先学诗,因为诗能感发志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礼,因为“不学礼无以立”;而最后还要通过音乐来冶性生情。

(四)文学的审美理想——“中和之美”

孔子在艺术上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中和之美”。文学如何体现“中和之美”呢? 其一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孔子对《诗经•關睢》的评价。当“君子”向淑女求爱不成时,仅是“寝寐思服”、“辗转反侧”而已。当他求得“淑女”时,仅只“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而已。正如孔安国所说“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其二是“温柔敦厚”的诗教。孔子认为,一个诸侯国如果民风温和宽厚,那是文学教化的结果。“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也就是要求诗人性情柔顺、和颜悦色,只允许“怨而不怒”。这种诗教,其实就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在文学审美观上的反映。

三、孔子文学思想对教育的重要影响与启示

(一) 文学要以善为第一要义

文学以善为第一要义, 这是文学价值功能的底线, 文学要服务于人生社会,否则将会失去根基。孔子以善为口号来给文学定位,定格了文学思想的根本维度, 强调了文学的人文关怀,其实质是与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相一致的。孔子把文学当成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与强调文学善的属性相一致。如果用我们现在的教育观来看,就是把文学当成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应该为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服务

孔子的文学思想中认为,文学的创作的目的在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教作为孔子施教的重要内容,并非以传授音乐知识为目的,而是与诗教、礼教的宗旨一致的,“兴观群怨”学说则更加地突出了文学的社会作用。因此,的教育也应该贯彻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宗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它不仅对于个人人格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政治教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见,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教育的改革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一需求进行,使礼乐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理念。

(三)教育应该以德为本

孔子认为,品德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位于首要的位置。“仁”是孔子学说的灵魂,而品德与文学并重是孔子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当今经济增长压倒一切的高科技时代,文明已出现了偏颇。一方面人们征服自然,获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肉体住进了高楼大厦而灵魂却暴晒在外。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我国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可见,德育应该放在首位。在儒家的教育思想里面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四)教育应该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育更应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孔子认为,文学的创作应该反映现实,这主要体现在孔子“观”的学说上。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许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所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必要禁止“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结:综上所述,孔子的主张文学的内容就是要文以致用,文要适用;就像我国文学史上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一样,文学要要求用完美的形式来表达正确的思想内容,美感而醇正,质朴而雅正。通过我们对于孔子文学思想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甘筱青等,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

[2]劉洪柱,孔子文学思想及其影响研究,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10年。

[3]赵玉敏,孔子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孔子影响
《东汉文学思想史》《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