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4-07-25 17:12文/陈瑶漪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文/陈瑶漪

摘 要: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体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动性呢?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的布鲁巴克又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体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动性呢?我进行这方面的思考,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知识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还记得牢。反之,如果学生对学数学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兴高采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出现这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即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1.会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将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此时,神经细胞兴奋最高,人的接受能力最强。所以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听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会听,听得懂,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如,平时教学中可通过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2.会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但小学生的看书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分别采用先讲后看、边讲边看、先看后议等不同方法训练。

3.会想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逐步教会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其中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在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诱导学生回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一个圆用什么方法转化为已知图形,从已知图形公式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接着,设置疑问:现在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如下问题:(1)怎样把圆柱体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何关系?(3)怎样从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我再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柱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柱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长方体,后者更近似。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柱32等分、64等分……当把圆柱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长等于原来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就是原来圆柱的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的高,从而很快就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叙述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领悟类比迁移思维方法。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4.会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培养他们敢想、敢说。凡是学生通过思考能讲出来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要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尽管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表达不清楚,甚至提出问题有些幼稚,作为教师不能斥责他们,而要保护、鼓励这种积极性。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必须经常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正确书写的习惯、细心计算的习惯等,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改正已经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过程。我觉得要先养成课堂上专心地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然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下转第196页)

(上接第195页)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首先,比较■()■的大小,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归纳出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接着出示■()■,学生经过讨论又得出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最后出示■()■,这次学生陷入了沉思,刚学的两种方法都不适用,怎么办?学生经过分析,讨论终于想出好几种比较方法:(1)画图,从图上直接感知;(2)动手折一折,再比较;(3)比较一份大小;(4)和单位“1”比。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其次,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提出一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联想与它相关联的可能有哪些条件。这样训练能够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

再次,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又要选出最好最快的解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解题时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总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高兰华.创造适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2008(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