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双,薛斌跃,袁树斌,廖述才,唐钰佳,杨 婵
无功能垂体大腺瘤伽玛刀分次治疗
孙周双,薛斌跃,袁树斌,廖述才,唐钰佳,杨 婵
目的 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大腺瘤的可行性。方法 我科室从2010~2012年应用MASEP-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10例,肿瘤直径1.5~3.6 cm,其中女性4例,男性6例,年龄33~79岁,平均54.1岁;治疗前视力下降的5例(9眼),有乏力、畏寒表现的2例,闭经1例,性功能障碍1例(内分泌检查无泌乳素增高)。给予伽玛刀分次治疗,首次治疗周边剂量16~22 Gy,等剂量曲线50%,视神经及视交叉≤8 Gy;第2次治疗距首次治疗间隔6~13个月,治疗周边剂量16~18 Gy。结果 随访12~39个月,肿瘤体积缩小8例(80%),肿瘤体积无增大2例(20%);视力改善8眼(88.9%),1眼视力下降(11.1%);新出现畏寒、乏力、多眠表现的2例(20%),原有畏寒、乏力症状加重者2例,闭经及性功能障碍者无改善。结论 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垂体大腺瘤患者,在严格控制视神经、视交叉安全剂量的前提下,伽玛刀分次治疗疗效肯定,方法可行。
垂体;大腺瘤;伽玛刀;分次治疗
垂体腺瘤是常见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一般为1/10万[1]。垂体瘤因其症状多样,早期无明显特异性,多数因诊断为“眼疾、妇科疾病”等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长为垂体大腺瘤。垂体大腺瘤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伽玛刀临床治疗经验的丰富,我中心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无功能大腺瘤,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1 病例资料 2009~2012年我科应用头部伽玛刀(Gamma knife surgery,GKS)治疗不能手术的垂体无功能大腺瘤患者10例,其中女性4例,男性6例,年龄33~79岁,平均54.1岁;肿瘤最大直径1.2~3.6(平均2.7)cm。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手术或者活检,均无明显高颅压表现,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诊断为垂体无功能大腺瘤。均因慢性疾病或主观原因等拒绝手术。治疗前视力下降5例,伴有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4例。
1.2 治疗设备 西门子(Simense)公司1.5T超导核磁;玛西普(Masepe)头部旋转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计划系统[SuperPlan3.2.112,玛西普医学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玛西普全自动旋转式头部伽玛刀。
1.3 治疗参数 GKS定位均采用层间距20%的自旋回波扫描技术,扫描序列包括 t2-se-tra(slice:5 mm)、t1-se-tra(slice:3 mm)、t1-se-cor(slice:3 mm),部分患者增加扫描tfl3D1-ns序列。采用DICOM格式实现图像传输。
1.4 治疗 所有患者给予伽玛刀分次治疗,首次治疗周边剂量16~22 Gy,等剂量曲线50%,视神经及视交叉放射剂量≤8 Gy;第2次治疗距首次治疗间隔6~13个月,治疗周边剂量16~18 Gy,视神经及视交叉放射剂量≤8 Gy。两次治疗至少间隔6个月,如患者有头部胀痛、恶心等不适,第2次治疗时间顺延至上述反应完全消失后1个月执行。
1.5 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以随访的核磁检查为准,以瘤体大小变化为标准,将伽玛刀首次治疗定位MRI图像与复查图像对比,测量相同层面上肿瘤最大径,最大径缩小超过2 mm判定为肿瘤缩小,最大径增加超过2 mm判定为肿瘤增大,最大径变化在2 mm以内判定为肿瘤无变化。以瘤体消失、缩小和无变化为治疗有效。
本组10例完成两次治疗后随访12~39个月,均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肿瘤体积无增大,其中缩小8例(80%),1例治疗及随访结果见图1,肿瘤体积不变者2例(20%);治疗前视力下降者5例9眼,术后8眼视力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8.9%),1眼视力下降(11.1%);其中1例(2眼)术后3个月视力下降,经过激素、脱水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新增垂体功能低下者2例;4例术前伴有垂体功能低下者症状加重,需要激素替代治疗;闭经及性功能障碍者2例症状无缓解。
自上世纪70年代Backlund等[2]率先应用伽玛刀治疗垂体瘤以来,随着影像技术和临床诊断的发展,Kuita等[3]将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称为:能够完全控制肿瘤的“一级适应证”。但垂体大及巨大腺瘤常因侵袭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等,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影响手术全切率。
熊晖等[4]在对垂体大腺瘤手术及并发症研究中,选取A组83例单纯经翼点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B组97例单纯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C组26例联合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次切除肿瘤。结果全切或次全切A、B、C组分别为42例(50.6%)、21例(21.6%)、24例(92.3%);死亡3组依次为2例(2.4%)、1例(1.03%)、0;尿崩3组分别为51例(61.4%)、18例(18.6%)、11例(42.3%);下丘脑受损3组依次为26例(31.3%)、2例(2.1%)、0。虽然手术入路、方法在不断探索进步,选择合适的术式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的发生,但仍然无法避免。
随着头部伽玛刀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发展,手术和伽玛刀结合治疗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于雷等[5]对伽玛刀联合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研究显示,5年控制率为96.2%,无永久性尿崩病例;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3.8%,内分泌缓解有效率为85.7%,视力、视野改善率和保留率(改善+无变化)为94.2%和98.1%;无死亡病例。Mingione等[6]在伽玛刀治疗非功能性垂体大腺瘤的研究中,对100例垂体大腺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对其中90例进行6~142个月的随访,59例(65.6%)病灶体积缩小,24例(26.6%)病灶体积没有变化,7例(7.8%)体积增大;对61例进行垂体激素水平随访,12例(19.7%)出现垂体功能低下,跟踪两年以上的内分泌随访数据中,这一比例高达25%,没有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其他功能障碍和死亡发生。在本组资料中,伽玛刀分次治疗垂体无功能大腺瘤的肿瘤控制率为100%,视力改善率为88.9%,无死亡、无尿崩症发生,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文献报道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小于10%[7],本组资料为20%。而在Mingione等[6]的研究中,两年内分泌随访结果为25%。Backlund等发现,正常垂体能耐受185 Gy的高剂量照射等[2],常规照射剂量远低于垂体的坏死剂量。笔者认为,治疗后垂体功能低下程度,与治疗前瘤体对正常垂体破坏程度直接相关,需要进一步细化治疗前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做长期内分泌随访,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
本组结果表明,垂体大及巨大腺瘤行伽玛刀分次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借鉴国内外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及巨大腺瘤的经验,结合我中心的治疗体会,笔者认为,在治疗中需要注意:(1)视交叉及视神经照射剂量应≤8 Gy回顾分析62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的三维治疗计划,精确计算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受照射剂量,结果单次剂量8 Gy以上的17例中,4例(24%)发生放射性神经病[8];而35例单次剂量在8 Gy以下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视神经损伤。视神经、视交叉都属于晚反应组织,加大分次剂量,晚反应组织损伤加重。(2)两次治疗时间应间隔6~12个月:我中心的治疗体会,患者多数在完成首次治疗后的3~6个月发生水肿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胀、视力障碍,给予脱水、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可缓解。这与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术后生物学效应相对应(坏死期:术后3~4 w;吸收期:坏死期后到1年)[9]。(3)内分泌随访:对于无功能垂体大和巨大腺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为垂体功能低下,多半因瘤体压迫和破坏正常垂体所致。非功能性垂体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局部控制率为80%~90%,但50%放射治疗后垂体功能不足,外放疗对垂体激素水平影响程度依次为:促甲状腺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长期、全面的内分泌随访,对于垂体无功能大腺瘤的预后判断是必要的。
图1 1例治疗及随访结果MRI资料
A:2010年5月首次治疗定位MRI;B:2011年4月第2次治疗定位MRI;C:2012年2月复查MRI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0-522.
[2] Backlund EO,Ganz JC.Pituitary adenomas:Gamma knife[M]//Loeffler JS.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New York:MoGraw-Hill,Inc,1993:167-173.
[3] Kuita H,Kawamoto S,Kinrino T.Radiosurgically treated acromegal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9,66:244.
[4] 熊晖,王允胜,崔佳嵩,等.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及并发症[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3):115-119.
[5] 于雷,胡祥华,谭永利,等.手术、伽玛刀联合治疗垂体大腺瘤52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25(4):219-221.
[6] Vincenzo Mingione,Chun Po Yen,Mary Lee Vance.Gamma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ecretory pituitary macroadenoma[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6,104(6):876-883.
[7] 傅先明,牛朝诗.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04-805.
[8] 申文江,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1:53.
[9] 于金明,殷蔚伯.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81.
[10]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1139.
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肿瘤科
R 736.4
A
1004-0188(2014)01-006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1.024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