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为形式而形式,忽略课堂的真实本色,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疲于回答教师没有太大思考价值的问题,没有时间独立地阅读、思考、感悟;没有对问题的深思、质疑。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为此,我校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主课堂,即通过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合作交流、课后应用拓展的前后贯通和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把握课程实施中的探究点,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长,促进发展的场所,让学生在其间自主、自为、自在、自悟、自得。
1.创设自主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我校提倡“四个关系、五个优化、三种要求”,通过明确教师的行为,着重强调平等、合作、宽容和理解,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四种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互动与调控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现“五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优化作业与练习。“三种”要求,即掌声、笑声、辩论声的“三声”。
2.探索自主课堂流程
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课前学生完成预习探究作业;课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课中探究作业、当堂检测方式,完成交流展示、提升、总结与检测几个教学模块。
我们把课堂比作一个具备相当容量的长方体,希望能在长、宽、高三个维度上进行扩展,将探究学习的过程前移一段,延伸探究性学习的“长”;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学习,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宽”;教学直面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探究性学习的“高”。
3.自主课堂实施策略
第一,把握课前——让教学在精心预设后起步。
“自主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学生从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的质疑问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设计自主预习作业是研究的首要任务,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做到课前自主预习应以问题探究为主导,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探究作业应具有简约性、层次性、问题式的特点,需分学科、分内容进行设计,作用在于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为上课时的生生、师生“思维碰撞”预作伏笔。
第二,搭建平台——让教学在知、情互动中展开学习。
抓住学生自主预习中的“疑点”,适时引导点拨。教师在课上结合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展开教学,并帮助学生对预习作业中的模糊认识进行思考,从而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模糊”“一知半解”到“清晰、明确”的过程。这样抓住预习“疑点”,引发学习需求,激发探索欲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
找准自主预习中的“盲点”,引导学生修正完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预习时会存在预习的“盲点”。通过预习探究作业,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理解盲区,从而在课堂中大胆取舍,以补充资料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研究,从而使学生达到真正深层理解。
提升自主预习中“亮点”,组织学生拓展延伸。学生作为一种生命体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兴趣、思考进行预习,预习中获得的认识、思考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给予学生展示预习“亮点”的机会,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学习。
第三,关注学生成长,提升评价的价值。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仅仅是单向评价,要重视引导学生互评,摒弃教师作为“评判者”的角色,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质疑,从而达成共识。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更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
我们研究构建自主的课堂,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以学为主,研究学法、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和独立学习的习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 编辑王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