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鹏飞 王一鸣
摘 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太极拳倡导内外兼修、身心合一、意动身随的练习境界,其在传承过程中不仅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还汲取了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精华,并且还受到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熏染,从而成为一种极具哲理、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拳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其健身养生等功能作用已被广大民众所推崇和认可。
关键词:太极拳;社会价值;功能作用
1 前言
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文化之瑰宝,而太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太极拳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价值,为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保障。太极拳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规范中成长,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虽然太极拳影响力和它自身的魅力很大,但由于太极拳对外开放晚,传播模式有限,很多人对太极拳不了解或者略知一二。在学习过程中有的人热情不高认为太极拳松,柔,不像其他武术刚猛;有的人认为太极拳动作复杂没能坚持下去。太极拳是内家拳,与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结合,使它在健身和医学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养神养气,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同时太极拳根植于有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的沃土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古老而深刻的东方哲理,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军事学、中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理深意丰。
2 文献综述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篇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而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阴阳相济”是中国文化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性的理论解释,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式朴素辩证法:宇宙万物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阴阳矛盾,都是阴阳和对立统一的,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源。
《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可见练气、得气在中医康复学中的重要性。中医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太极康复养生讲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功效。因此太极拳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3 研究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得到很多好评和推广,并且有相当高的社会价值。⑵文献资料法:先后查阅了《中国哲学大纲》,《太极拳论》等报刊、资料了解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⑶访谈法:运用专家访谈法了解了太极拳在许多方面的价值,功能作用等,以及达到的预期结果。⑷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分析出太极拳将会成为新时期一项比较有价值的运动。
4 分析与讨论
太极拳于有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古古老而深刻的东方哲理,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军事学、中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理深意丰,有它的独特魅力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作用。
4.1 太极拳的社会价值
⑴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说,“中国哲学有一个基本观点,即天人合一,认为天人本来合一,而人生最高理想是自觉地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物我本属一体,内外原无判隔。”⑵太极拳具有民族性与传统性,它的形成、发展始终与人们的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不仅运用其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也用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并将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注入到太极拳运动的方方面面。
4.2 太极拳的功能与作用
⑴太极拳推手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综合性的实战技击方法,是现代竞技武术中的对抗项目之一。其技术特征就是攻防技击性。早期的太极推手即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动作方法有着很强的攻击性和实用性。⑵太极拳特殊的运动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与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结合,使它在健身和医身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太极拳运动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通过旋腰转脊来带动四肢运动。⑶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和蕴藏着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使得其还具有良好的修身功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太极拳的传播,太极拳将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养生项目,它具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传统性、竞技性、科学性、技击性和艺术性等社会特性,以及健身医疗、竞赛、娱乐、防身、修身等社会功能,能满足现代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大力开展太极拳运动和加强太极拳的传播对创建和谐社会和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2 建议
⑴建议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国家政府部门应给太极拳产业以政策性扶持,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太极拳产业,全面展开关于太极拳产业的研究并尽快付诸实践依靠社会各界力量,进行传播。⑵吸引人才,创新机制。⑶积极探索太极拳商品的现代营销模式:太极拳简单化、产品化、市场化。⑷注重现代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究。⑸不断提升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2004.
[2]王宗岳.《太极拳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