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鸾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低效率、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不能从课堂中获取足够有价值的信息,致使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么,如何“从40分钟里榨出油来”,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欢迎、教师愉快的高效课堂,成为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改变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技术、尝试新型教学手段,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新型动态的教学方式,从而打造出充满智慧、趣味横生的高效课堂。究竟该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接下来,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感受。
一、营造宽松氛围,建设温情课堂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以讲代学,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学生则只是机械地记录,课堂氛围生硬无趣。“教参型”“应试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虽然是真知灼见,但却是没有经过学生思维加工处理过的识记性知识,教师不注重培养能力、增强智力、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机械地讲述致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疲惫不堪,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他们失去了深入感悟语言材料和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无法或很难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教师授课不能只是宣讲,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氛围要平等、愉悦、生动、民主、宽松,为学生开拓施展才华和智慧的领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增强自信。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设计半创造性的作文,如半命题、缩写、扩写、改写、看图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让学生能各抒己见。还可以设计能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文题目,如《若干年后的我》《从〈一碗阳春面〉说开去》《我看〈小巷〉》,设计开放性的作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创设温情课堂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我们应大力创设温情课堂。
二、创设生动情境,生成趣味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采用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第一,转换文字的信息形式。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让他们想象出美妙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再体验春草的生机盎然、春花的五彩斑斓、春风的温润柔和、春雨的细腻滋润和迎春的欢愉幸福。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绘声绘色的声像,学生定会神情专注、兴趣盎然。
第二,适当采用电教手段。利用清晰的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载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营造教与学的愉快、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在教学《爱莲说》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这样导入:播放配有高山流水的朗诵,把一幅精美的莲花图定格在屏幕上,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而又愉快地阅读和研究文本。
第三,设计恰当的导语。言简意赅、趣味横生的导语往往是一堂优质课的开端,如目的性导语(《威尼斯商人》)、背景介绍式导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析题式导语(《为了忘却的纪念》),均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四,故设认知陷阱。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妨巧设认知障碍,使学生获得由迷惘到清醒、由焦虑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小桔灯》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很多文章的特点都是卒章显志,这篇文章也是吗?本文赞扬了小姑娘的哪些优秀品质?”学生回答:“是。赞美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因为结尾写道:‘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笔者说:“错,不仅仅是。”于是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力求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巧设问题陷阱,能够使学生的心智在“山重水复”的困惑中得到磨炼后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三、发挥团队作用,构建精美课堂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长期的单独备课必然会使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对新形势、新学情、新文本把握不准,导致课堂教学的目标出现偏差。阅读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怎样让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呢?这就要求教师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资源共享,真正发挥集体的合作精神,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1.钻研教材,重塑结构,挖掘经典,化繁为简
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按话题、文体、训练主线等类别将课本打乱,重新组合,给学生提供最快捷、最简便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另外,要在挖掘经典中化繁为简,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打”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先“三激”郑屠,但鲁提辖有勇有谋、惩治恶人、伸张正义的“三拳”,无论是在塑造人物、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堪称经典,所以应重点进行阅读和分析,这样的重点阅读更能刻画出一个英勇非凡、武艺高强的“梁山好汉”形象,尽显好汉本色。
2.转换角色,唤醒主体,发掘潜能,精心导学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武汉特级教师洪镇涛“变讲堂为学堂”的口号,美国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经验等,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首先要转变观念,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在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形式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上,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问、讨论和交流中去,而教师只在“精讲”和“导”字上下功夫,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1)设计并实施导学案
备课组应发挥集体的团队精神,科学分工,制作导学案。导学案应分课前导学、检测,课中分组探究、展示,课后巩固、拓展。教师先制订年级导学案,再根据各班情况修改,同题异构,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导学案。
(2)采用科学的操作法
第一,小先生授课法。合肥市包河区顾轻飏老师每周都拿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做“小先生”,她说:“我只是课前确定专题内容,给予指导,他们自己准备分组、材料、汇总、讲课,还有两组学生点评团进行点评,主要是利用阅读课。”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他们自主预习、分组交流讨论,最后提出知识的易错点。一年后,顾轻飏对学生做了调查统计,结果是40%多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50%多的学生喜欢教师引导+自学自讲,只有3%的学生倾向教师满堂灌。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分组自由讨论,交流各自的探索结果,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在了解了《雷雨》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围绕“周朴园对待萍到底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有理有据,气氛活跃。
第三,质疑探究法。质疑探究首先应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再因势利导。教师要设置好疑问,因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开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辩论锻炼法。由于学生探索问题的角度、方法及智能水平的差异,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往往有所不同。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及时纠偏补缺。采用辩论法往往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例如教学《项链》一课时,在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情节之后,可针对下列问题展开辩论:文章最后才点出项链是假的,这样的布局有何好处?如果要在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点明项链是假的,可采用哪些方法?开放性问题的争辩,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有好处。
第五,训练巩固法。教师可针对一些自读课文设计练习,类型可多变,训练时间可灵活安排,难易程度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而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拓展思维。
(3)设计探索性的问题
通过对探索性问题的思索与解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主体地位将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教学《一碗阳春面》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合吃一碗阳春面?依母子三人的境况,何必一定要吃阳春面呢?全文写了几个吃面的场面?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是通过什么串起来的?这四个场面中,母子三人吃面时的数量、价格、神态动作、语言、服饰及心态各有什么变化?老板夫妇及周围人的态度如何?学生由浅入深地思索,能够准确地把握“一碗阳春面”的象征意义,顺利地归纳出文章的主题,也使他们在思考中发挥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
(4)由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之后,应鼓励他们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可介绍并实施洪镇涛老师摸索出的科学程序: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教师还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出“品尝——感受——制作”的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还可通过对各种体裁的作文训练,总结出写作方法与技巧。总之,经过引导和鼓励,由学生自主总结的学习方法一定是有效而深刻的。
可见,只有营造一种愉快生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享受教育生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使学生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幸福茁壮地成长。同时,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掌握教育的前沿动态,以生为本,打造充满智慧的高效课堂,使课堂趣味横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的发挥。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铁四院学校)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