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4-07-23 15:44柳玉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创新能力学生

柳玉芹

【摘要】新课标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提出的问题,并从分析入手,达成对框题所含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学科,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处理好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讲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解决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重点抓好阅读和写作中的创新能力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 创新能力 学生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在当前乃至今后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刻的。语文课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素养,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踏踏实实地训练创新思维。

一、准确定位学科和师生地位,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定位语文学科?语文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因此,创新能力既要体现在工具性上,又要体现在人文性上,二者不能偏废。只在工具性方面搞创新,或者只在人文性方面搞创新都是错误的。现在有人打着课改的旗号,深挖教材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讨论、质疑,课堂表面上确实热热闹闹,却丢失了语文的一些元素,没有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结果让听课的其他老师误以为是思想品德课,其训练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

如何定位教师?传统教学把教师看成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教师的工作是传授知识。在这种观念下,教师采用填鸭式、灌输法,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完全扼杀了作为人的灵性,学习就是记忆知识,因而复制有余,创新不够。新课程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这是语文本源的回归。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权力,教与学不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是基于民主思想之上在和谐氛围下的互动关系。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摆正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创新能力培养才能有声有色地开展,并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处理好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将教学归于学生主体,实现新课程教学最优化。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的创造活力,调动主体的好奇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源动力。任何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思维上都有独特性,认识水平,爱好兴趣也有差异,不尊重个性差异就会适得其反。

语文能力包括哪些?传统说法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培养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其中的一些基本的能力是一般能力,有些则可以称得上创新能力,具体哪些是一般能力,哪些是创新能力,无法作出一个硬性规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怎样教师都要明白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一般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不能超越一般能力而独立存在,二者相辅相成,训练创新能力应注重在一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追求创新,刻意拔高,不切实际,超越学生的一般能力而搞所谓的创新能力培养,这种被架空的创新能力是毫无意义的。

三、讲究方式方法,解决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创新能力培养要注重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结果是次要的,过程才是主要的。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好创新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求提高,在过程中得实惠,在过程中练能力。

要讲究方式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或点拨,或讨论,或谈话,或练习,或实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自主探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组织,巧设问题情境,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阶梯式”学习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求知欲,增强进取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阅读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可集中进行的创新思维训练,要突出以下几种能力训练。

1.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即求异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可经常进行“一题多做”练习。

2.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即“唱反调”“反弹琵琶”。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知识乃至真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又如,“弄斧必到班门”“酒香也怕巷子深”“‘东施效颦好”“祖传的未必就好”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观点新颖,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3.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联想和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它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打开思路,搜集材料,产生灵感,架构整篇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4.审题、构思、谋篇、遣词造句能力训练。作文是思维创新的过程,重审题,抓构思,求谋篇,能够极大地激发创新思维。

总之,语文课要摆脱高耗低效的弊端,防止日渐被学生漠视,走出被边缘化的困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力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终南捷径。

参考文献:

[1] 乔浩.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教学论坛,2012,(02):181.

[2] 陈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大众文艺,2011,(04):41.

猜你喜欢
语文课创新能力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生写话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