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国网宜黄县供电公司 席玲玲
从2012年开始,宜黄县供电公司大力实施三年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规划实施“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深度挖掘企业人力资源,坚持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完善劳动组织管理相结合、与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与营造学习型企业氛围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配套制度及激励机制的修订和完善,努力寻找公司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员工个人提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宜黄县公司通过构建完善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人才评价体系、激励约束体系、条件建设和保障体系,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司年度全员培训率保持在90%以上,持证上岗率达100%;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不同形式的后续学历教育,逐年提高员工的文化程度;主动为符合资格的人员申报职称评审,鼓励相关技术人员向更高的目标发展;积极响应省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各类高级工、技师鉴定培训班,促使管理岗位人员基本达到中等及以上职业技术水平、技师及以上人才占到生产人员的30%以上、机关管理人员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目标;预测“十二五”末,企业人才当量最高折算值全部达0.9及以上,形成高质量育人、高标准选人、高效率用人、高水平留人的良好局面。
为加快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按照企业发展要求,该公司结合培训能力和自然增减员情况,以提升同业对标指标值及员工整体素质为目标,提出2013年至2015年公司全口径人才当量密度提升计划及预测值。
该公司以人才当量密度为主线,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从学历、职称、技能三个方面认真梳理公司全体员工人才当量值。根据人力资源管控系统员工信息数据,依据相关政策,向全体员工发放后续学历调查表、职称(技能)提升计划表,组织开展分析评估,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寻找提升的切入点,为每一位分值较低的员工量身定做“素质提升方案”,下达每个人“十二五”期间分年度素质提升计划。同时结合实际制订出台《员工在职学历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资本。强企兴业、人才为本,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仅是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还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证。围绕人才当量密度指标,树立科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长生态环境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员工岗位成才奖励办法》、《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更多员工积极学习,主动作为。
该公司还制定《人才当量目标考核方案》,将主要指标“需提升人员目标值”、人才当量“系数和”目标值层层分解至各部门(单位)、班组,将提升计划完成情况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并按照增量大小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励,没有增量变化者给予相应的处罚。采取学历+技能的培训模式,积极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华东交大、上海电院等院校联合办班,分阶段地选送部分员工进行学历教育,培养电力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聘请省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讲师到公司举办各类技能鉴定培训班,主动依托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抚州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的培训基地与教师资源,有计划地选送部分员工进行技能鉴定培训;允许员工向其他专业多通道发展,鼓励员工实施内、外部技能提升,多元化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将员工素质提升纳入2013-2015年职工教育培训储备项目,合理确定提升渠道,长计划、短安排,加大内外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十二五”人才当量密度提升计划、职工素质分年度提升计划、职工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多渠道、多举措为员工个人提升提供发展空间,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标。
通过近两年人才当量密度提升的创新与实践,宜黄县公司上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蔚然成风。2012年,该公司一名员工被国网公司评为“优秀营销服务技能人才”,两名员工参加省公司专业调考获个人前三名;2013年一名员工被省公司授予“十佳服务之星”称号,三名员工已申报市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一名员工顺利通过国网公司央企班组长远程资格认证;该公司组队参加市公司营销服务技能竞赛、调度员技能竞赛及配电专业技术比武,先后获团体第二名、第三名;该公司人力资源专业在2013年度全方位对标中赶超上升至全省第15位、列A段位,其中人才当量密度单项指标同比提升了3.74%,跃居全省单项指标第11位。
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和质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为此,宜黄县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与薪酬制度改革,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岗位、能力、绩效、薪酬“四位一体”的联动模式,努力形成“能力晋升、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薪酬分配”统一协调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着力健全技能人才培训、选拔、聘用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历教育培训新的模式,全力提升员工文化素质,努力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均衡、层次分明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满足电网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提高对人员素质和技能的需求,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