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光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丰富、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话语权平等等特点,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成为微博的爱好者。这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好微博,把它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就成为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凭借爆炸式的发展趋势,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其简单、自由、快捷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虽然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丰富、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话语权平等特点,但是它也具有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内容娱乐至上、欠缺深度、传受者隐私易外漏、谣言容易散播等不良因素。因此,面对微博这柄双刃剑,最大程度地发挥微博积极的因素,针对其存在的不良因素对症下药,这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应利用好微博这一大学生的交流平台,架设好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打开一个新天地。
一、微博在高校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多校区同时办学的情况不断出现,由于人数和空间的不断扩大,大学里的传统人际交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加上高校原有的相对宽松生活学习氛围,使得很多学生迷茫、不知所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微博就凭借其相对其他媒体方式的优势,迅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使用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2.5亿,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20~29岁;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又占据了这一群体的绝大多数,在使用者中占85%以上,成为微博用户的主力军。
微博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的便捷性已被广大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所青睐,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就更应该利用好微博,利用其草根性、交互性、时代性、发散性等被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特点,改变传统思政工作给人的刻板、强制、保守、古板的固有印象,让微博这一新媒体技术,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在新时期内的有力抓手。
二、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微博带来的冲击如此之大,在大学生群体里的影响不可小觑,不仅对单独的学生个体带来改变,也改变了学生群体的面貌,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1.微博对传统思政教育主体的工作方式提出挑战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理论课、理论学习、主体报告、典型宣传等方法开展,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来实现对被教育者的教育。可是,由于微博信息的传播是一种发散式的传播,加上信息数量庞大、信息内容水平参差不齐,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脱离教育工作者的预先设计轨道而无法掌控。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这使得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远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需求、内容抽象陈旧、语言规范枯燥、理论与现实脱节等弊端。这就出现了传统思政教育难以满足个性独立、思想敏锐、求新求异的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会让他们产生一些疲劳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因此,就迫使思政工作找到新的工作方法。
2.微博对对传统思政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提出挑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因为年龄和人生阅历等原因,学校、教师控制着信息源和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是依靠信息差的优势教育学生,对信息的垄断可以说是权威的有力象征。但是,微博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使得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接受新思想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以往。同时,信息的传播摆脱了传统权威的控制,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等固定场合,微博信息的海量化轰炸,又使得学生可以同等时间内接受到比原来多很多的信息知识。教育者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有时候与学生相比甚至还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特别是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同他们在微博空间里获得的信息常常会出现矛盾和相悖的状况,这必然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与困惑。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者形象可能被模糊和边缘化,原有的影响力存在被消解的危险。
三、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博的流行,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不只是挑战,同时也包含很多机遇,可以让目前的思政工作开辟一个新天地。
1.微博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延伸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在大学里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微博不仅可以通过电脑作为其信息发布渠道,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加入客户端,更加让学生摆脱电脑上网模式的束缚,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使用微博。同时,由于微博使用的便利性,对大学生微博用户来说,随时随地获得新信息、新知识也不受限于传统教室教育的空间、地点和时间。
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上畅游世界,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认识校园以外的社会状况,扩大自己的视野。信息空间的扩大,也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同时在这个空间里,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生动的教材。
2.微博提供了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和新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理想的方式是“脸对脸”的交流,但是受限于思政工作者的人数、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很多时候思政工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是点对面的关系。同时,由于二者是不对等的关系,这使得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处于单方面传输和单方面接受的不对等情况,也极易引起学生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抗。
微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全新的“脸对脸”的交互方式,在见字不见人的微博平台上,人人平等,一切交流都是交心讨论式,进一步拉近了人际心理之间的距离,各种交流显得更加直接、真实,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让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不仅如此,微博的互相关注、评论、转发、发起话题等功能使信息的传递成为双向,这种信息传递不仅是单向的发布消息,更能通过评论等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与学生充分平等的地位,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单一的知识或者理论,而是扮演一个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角色,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理性思考、独立思考的人。
四、微博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高校校园微博在学校新闻宣传、学生活动宣传、校际间合作等功能环节上开展得都有声有色。然而,校园微博不仅要把上述功能不断完善,还要充分开发利用微博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功能作用。
1.加强微博管理,营造优良的微博舆论环境
高校目前的微博建设很多时候工作重心放在“建”,由于精力或者经验的原因,在“管”上,目前很多高校还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及时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部门要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学生的网络言论自由,对发表侵犯他人利益或者违法的言论给予相应的惩罚,在源头上遏制住不良信息的发布。
2.搭建微博交流平台,建设校园文化
大学生群体是当前微博的重要用户群,很多教师也是微博的粉丝和支持者。高校微博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依靠广大师生、积极发挥其校园文化传承功能和辐射作用,充分认识微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新平台。学生能够就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评论、发表观点,与文化建设者进行互动,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能够改进建设。广大师生在这个交互过程中能感受到更多来自学校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这样活跃、自由,充满自信的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的引导力不断提高,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学校可以紧紧抓住微博这一新阵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之为广大青年学生感知、认同、接受,同时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最终牢牢把握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是大学生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的重要平台,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现阶段,高校利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既有艰巨的挑战,又有难得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微博观念,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