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嘴巧的好办法

2014-07-22 02:33心怡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口型词汇量讲故事

心怡

1~2岁是掌握词语的关键期,宝贝从只会叫“爸爸”、“妈妈”,词汇量渐渐增加,到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意愿。这个阶段花心思多与宝宝做各种形式的语言交流,可以让宝贝发音更清晰、用词更准确、说话更有条理且富于文学性和创造性。

让宝贝看到发音时的口型

孩子学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日常对话中,多创造机会让宝宝观察大人说话的口型,可以帮助宝贝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词语发音。与宝宝对话时,妈妈的语速要比平时稍慢些,发音清楚、准确,口型可略夸张。

游戏与活动

妈妈可以跟宝宝面对面玩拍手童谣,或者带宝贝到一面大镜子前,边指边说出宝贝五官的名称。

针对性的发音练习

宝贝刚学说话,发音常不够清晰、准确,有时声母能发对,韵母发不对,有时韵母能发对,声母却不对,这时可以做些有针对性的发音练习。但因为此时宝宝年龄小,有些音不清楚是正常的,所以重点在于宝宝愿意表达,不要因为宝宝说得不太清晰而打断宝宝说话,甚至批评宝宝。

游戏与活动

若宝宝不会发“P”这个音,可以找几个声母是“P”的对应物,如“苹果”、“瓶子”、“皮球”,放进袋子里让宝贝抓,抓出一件,问一问,“这是什么?”宝宝若发不好,妈妈可用正确的发音引导宝贝多说几遍,强化正确发音。

及时支持,扩展表达

当宝贝想要开口说话时,要给予及时的支持,刚开始宝贝的表达非常简单,父母理解宝贝表达内容后,应帮他们把句子扩展完整,并对宝贝复述一遍,这样做有利于加深宝贝对语言结构次序和逻辑性的认知,以便以后能更完整、更准确的表达意愿。

游戏与活动

比如宝贝想喝水,但他只说了一个“水”字,父母要帮他扩展为“喝水”,等宝贝会说“喝水”时,再帮他扩展成“宝宝喝水”。

使用规范语言

有时,宝贝会把成人教的词自动改编,如把“小狗”说成“汪汪”,把“鸡蛋”说成“蛋蛋”,这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有的音还暂时发不出来。随着发音器官的进一步发育和词汇量的不断积累,这个现象会慢慢消失。父母不应一味顺着宝贝说“儿语”,而应尽可能用规范的语言跟宝贝说话,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语言认知。

游戏与活动

当宝宝看到小狗过来说“汪汪来了”,不必纠正他,可以既肯定他的发现,同时对他的表达进行引导:“对,汪汪来了,小狗来了。”

帮宝贝明确词义

孩子在学习语言期间,常出现“词义扩张”的现象,比如把鸡、鸭、鹅都叫鸡,这种扩张是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为依据的(这三种动物都有两只脚、翅膀很像),此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带宝贝观察事物的细节特征,帮宝贝缩小并界定词义范畴。

游戏与活动

遇到以上情况,可以边带宝贝观察边引导宝贝对这三种动物加以区分:鸡的嘴巴是尖尖的、鸭子的嘴是扁扁的、鹅的脖子很长。

引导宝贝表述感受

日常生活中,宝贝接触名词、动词的机会较多,随着其语言能力的增长,也应借机让宝贝多认识一些形容词,以增强其对语言的理解,发展想象空间。

游戏与活动

可以引导宝贝感受一下他正做的事:手里的酸奶“冰冰的、凉凉的”;妈妈的怀抱 “香香的、暖暖的”;风吹到手上“柔柔的、滑滑的”等等,也可鼓励宝宝自由表达。

多给宝贝讲故事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讲故事时常用的叙事性语言对宝贝的语言发展大有裨益。所以,要想丰富宝宝的词汇量,就要经常给他们讲故事,这些对宝贝学习组织语言、理解语言都很有帮助。

游戏与活动

可以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宝宝复述、表演故事,或者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当然也可带宝贝去户外,引导他观察大自然,然后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说出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能激发宝宝的求知欲。

宝宝说话的早晚受遗传因素、模仿机会等的影响,如果宝贝只作一个手势或只“嗯”一声,成人看到后马上就递给他,不引导他把自己的需要说出来,势必助长宝宝语言表达的惰性。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宝贝反应迟钝、听语木然、开口咿呀不成句,甚至2岁了都不会叫“爸爸”、“妈妈”,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无听力问题了。

很多宝宝最先会说的话顺序是这样的:妈、爸、抱、不!而“不”很快成为最常用词。如果可能,认真对待他的“不”。如果你想给他换衣服,他说不,你就说“好吧”,5分钟后再问,直至他同意为止。你越尊重宝宝的“不”,他就会越少说“不”。

猜你喜欢
口型词汇量讲故事
轮胎挤出口型参数化设计与加工
MG动画中制作角色声画同步口型的研究
听冬神讲故事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不一样的/e/和/?/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