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桦
内容提要:让幼儿无忧无虑的玩儿,在玩的愉悦中开发智力,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位家长和幼儿教师进行深刻而有益的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玩耍;智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0
正文:
玩是幼儿的天性,是上帝赋予幼儿的神圣权力。而教育部门却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诱惑家长强迫孩子中规中矩的学习,参加这样那样的补习班、特长班,残忍的剥夺了孩子们游戏玩耍这一神圣的权力。现实中如何使二者有机完美的结合起来,既让幼儿无忧无虑的玩儿,又能在玩的愉悦中开发智力,的确是颇为重大的课题。
记得女儿三岁那年,看到大人玩扑克,她便争吵着也要玩,怎么办?与大人一起玩她肯定不现实,她既没有耐心和毅力,更不具备玩牌技巧,但我又不忍冷落了孩子,灵机一动,我便与女儿玩起了“摸大点”的游戏,这是北方人常玩的扑克游戏,基本规则是:一副扑克牌不分花色,从一到十按牌点计分,从J到A在10点的基础上,递加一点,大王小王分别为14点和15点,手中的牌点20点以内以点数高者为赢家,超过20点时,则为冒顶了,便自动认输。
经过十几分钟的讲解演练,女儿很快掌握了这种玩法。“醉翁之意不在酒”,打扑克不是目的,通过打扑克让她认识数字以及简单的加减法,倒是我让她玩这种游戏的真正用意。刚开始玩时,需要我帮她计算牌点,三四天后,她便能自己快速的计算牌点了,在穿插输赢两家相差多少分的提问,她又很快的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数与计算几乎同时进行,一步到位。在快乐的游戏中,女儿异常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这次成功的尝试,使我尝到了甜头,原来,孩子的启蒙教育可以这样进行!从此以后,我的业余时间就全用在了女儿身上,想尽一切办法为她快乐的接受新知识而策划、编创新节目。
在我看书的时候,女儿有时会在忙自己的事,我就突然夸张的“扑哧”或“哈哈”的笑出了声,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她跑过来问我“妈妈,你笑什么呢?”,我便眼看着书本给她讲解书中有趣的情节——当然,有的故事情节,并不在手中的书里,那是我事先在心中早已准备好了的。如此天长日久,她便养成了喜欢书本索要书本的习惯,成天围着我要我讲故事,再进一步,由这些“书中的故事”引发了她认识文字的冲动,我就从身边的笔画简单的汉字开始教她认字,半年的时间,她便认识了几百字,看幼儿画册基本没有障碍了。这样做,其收益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了几个文字,最大的好处是,使她对认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她走在街道上,她会对着广告牌、标语等念念有词,不认识的字,她会立马问我,而此时,不管自己处于何种状况,都会不言其烦地回答她的提问,并循循善诱,给以必要的讲解。
孩子上学以后,虽然经历着常人看来炼狱般的学习生活,但她告诉我,从来没有感到学习压力有多大,负担有多重,不管哪门课程,不管哪位老师教他,她都是按照老妈我给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轻松快乐的学习。
听着这些,我觉得我对得起我的女儿了,我欣慰,我自豪,因为我让女儿较之她的同龄人,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职业的习惯使我有意识的把对女儿的教育嫁接到我的教育对象身上,并升华到理论与专业的高度之上加以探究。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在游戏时我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我就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我就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这也是“教女儿打扑克”给我的制胜法宝,任何时候,教师必须是幼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幼儿同玩同乐,否则,任何高明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在线读书>>亲子·教育>>最好的健康给孩子>>第三章孩子玩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