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庚
【摘要】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原材料,围绕记叙类作品的写作,我们可以采用"同序替换"和"同质异构"两种方法构思行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记叙文同序替换同质异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4-02
毋庸置疑,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在文体选择方面,议论文已然"独霸天下";而记叙文几无"容身之所",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记叙文的数量仅是个位数就是明证。记叙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中,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记叙文构思方法是主要原因。
新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难点在于,所写情节必须符合"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构思过程,应着眼于联通写作素材与原材料的内涵。
事实上,新材料作文记叙文构思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在写作实践中,针对原材料类型的不同,我们一般分别采用以下构思方法:
一、同序替换
所谓"同序替换",是指将故事化的原材料中的记叙要素进行序列化改造的构思方法。这些要素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基本情节、核心细节。替换的过程,主要借助"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变换原本的故事背景,重新对应地设计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在保留原材料精神内核的同时,使情节和细节变异、变形。
总之,用新故事替换旧故事,使所写故事既"面目全非",又"我心依旧"。同序替换后的情节具有"陌生化"的效果,避免了克隆材料的嫌疑。
以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船主与漆工)为例,原材料如下: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请看当年的一篇优秀作文:
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
读罢"船主与漆工",深深地触动我埋藏已久的心扉。
其实,我们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也不需要宏言阔论,只要我们用心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多一份宽容,多一些微笑,每一次小小的举手之劳,就能换来知恩图报的良性循环!
某一天炎热的周末下午,闲来无事,我与几个朋友开车在街道上游荡。在某条街道,我下车买几瓶矿泉水,掏钱时,一张50元的纸币不小心掉了下来,不远处的朋友大声地提醒我,而我没意识的神态也误导了他,但事实上我并不知道他在叫什么。
当我回来时,朋友又提起,我才发现,掉在地上的钱已经不见了。
当时除了一个年青人蹲在我的旁边外,没有其它人,一丝风也没有,肯定是他拾了。问他,可他极力否认。朋友气不过,下车与他理论,可是此人却一声不吭。惹得朋友特别生气,竟然出手把那年青人摔倒在地。
看到那年青人如此无赖,我也非常生气,钱虽不多,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是非常奇怪的是,那年青人没有做任何反抗,虽然满嘴都是沙土。不过,我还是感觉得到他非常心虚与害怕,眼里竟然还流出几滴眼泪……
我仔细地看了看,此年青人身材比较高,面相很善,只是体质非常虚弱,脸色青白,明显的营养不足。可是,可是他为什么哭呢?男人流血不流泪啊!
于心不忍,我上去扶起那年青人,我没有对他说什么。但他却好象有话一样,可欲言又止。要走时,我莫名其妙地把我一张名片递给他,说:这是我的名片,希望你有什么事打电话给我。
或许我想印证什么吧?!
他低着头,默默地接过我的名片,然后非常小心地放进口袋里。
算算,此事也已经过去小半年了。
当他给我打电话时,直到他不好意思的提醒,许久,我才慢慢忆起。在电话里,他非常坦诚,他说那50元确实是他拿的,可是在那之前的几天里,他已经没有正常地吃过一顿饭了,为了生存,他甚至去捡垃圾,还动过抢劫的念头。但是我无心的宽容,却给他向善的触动。虽然现在他已经找到了工作,所挣的钱也仅仅够生活而已,但他也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可是那50元却时刻折磨着他。
他最后说:现在讲出来,心情好多了,希望你能原谅我的一时贪心,如果你有时间,我想当面向你赔礼道歉,把钱还给你。另外,如果你需要我做些杂活,也请尽量吩咐!
呵呵,虽然我的岁数也不大,所考虑的问题与所做过的事也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是那次我无心的宽容,却能给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一点丁的感动与教育,却是令我万万想不到的。
这就好象"船主与漆工"的故事一样,我其实就是那个漆工,充其量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但那个年青人虽然现在还一事无成,也无力回报,但他如船主那般知恩图报的品质,却令人动容。
"读罢'船主与漆工',深深地触动我埋藏已久的心扉","这就好象'船主与漆工'的故事一样,我其实就是那个漆工……他如船主那般知恩图报的品质……"文章的开头、结尾留下原材料的"痕迹",已经显现出考生的构思方法。考生将故事情景由"渔村"变而为"街头",人物由"船主与漆工"变而为"我和年青人",核心细节由"随手补洞"变而为"无心的宽容",保留原材料"举手之劳""知恩图报"的内涵。故事与材料情节上判若天渊,主旨揭示上却殊途同归。这是典型的"同序替换"式写法。当然,为了使行文自然流畅,文章首尾处的"痕迹"大可抹去!这并不会影响"同序替换"的表现效果。
有序地替换记叙要素,我们可以构思出许多内涵相同、情节各异的故事。当然,"同序替换"后的情节,我们还可以进行二次替换,这样写出的故事会更加"陌生化",更具"新颖度"。我们认为,同序替换是记叙文写作中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构思方法。
针对故事化材料,还有一种记叙文构思方法——扩展材料。这种构思近似于"扩展语句"。写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联想与想象,将原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地丰富和细化。故事必须符合原材料的精神,必须符合特定的生活逻辑。如2012全国大纲卷一篇题为《船主与漆工的关于生命的对话》的"优秀"记叙文,就采用这种写法。但平心而论,这种复制材料,丰富细节,敷衍成文的构思方法思维质量较低,不值得提倡,更无推广之价值。
二、同质异构
"同质异构"针对记叙性材料和论述性材料皆可。
记叙性材料具有多义性,以某一个从原材料中习得的观点为思维的逻辑起点,我们可以构思一个同样可以突显这一观点的故事。这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与上述由"感性"到"感性"的"同序替换"方法相比,多出了一个意旨升华、理性思考的步骤和环节。
论述性材料没有给我们提供可资改造的记叙文素材,但它却给我们提供了较为明确的话题或观点。这话题或观点,就是"质";保持文章与原材料话题或观点一致,就是"同质"。"异构"指选择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用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揭示原材料论述性文字所阐述的道理。这是一个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过程。
直白地说,就是用故事诠释观点。这一构思方法,我们称之为"同质异构"。
以2013年江苏卷作文(蜡烛与蝴蝶)为例,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的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则材料蕴含一个关于"小与大"的哲理:小行为,可能产生大影响。
当年的一篇"同质异构"的优秀作文如下:
一件小事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利的光芒,它晃动的触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是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高考,如果不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选择了沉默。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这一刻,我感觉不到考场,也感觉不到周围的老师和考生,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与这只蜘蛛。
我感觉到由衷的恐惧,我想尖叫,嗓子却睹得我发慌,干得我发疼;我想狂跳,四脚却不接受大脑的指示;我想大声哭泣,可泪腺似乎停止了运作……
刚刚下过雨,外面一阵阵土腥味恶心得让我想吐,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像是恶梦。
忽然,它一个翻身,竟然,掉下了桌子,监考老师从我身旁经过,一脚踩了过去。
我瞪大眼睛望着地上泥糊糊一般的尸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抬头,看见黑板上方挂着的时钟,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还什么都没有写。
看着干净的考卷,我欲哭无泪。如果我告诉了那个男生?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可我什么也没说,它毁了我的人生!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死死地盯着那只蜘蛛的尸体……
从形式上看,原材料中的环境、人物、情节等记叙要素在本文中都缺乏对应的呈现。作者很"机智"地选取了一个考场上发生的"小事"——"拍死一只蜘蛛"的心理强迫症状。这件"小事"却戏剧性地产生了极端的影响--影响高考,"毁了我的人生"。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小行为、大影响的关系揭示,把哲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所供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同质异构"。
"同质异构"的基本过程是"细读材料,概括观点——调取同质素材——改造素材,揭示主旨"。例如,考生从某个原材料中得出"主动舍弃,故智者无为"的观点,调取教材中与材料同质的"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使用或改造这个故事,从而写出一篇能够揭示该观点的文质兼美的记叙文。这一构思方式运用的前提是,考生须有一定量"同质"的记叙文素材积累。所谓"工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为了构思和写作记叙类作品,针对论述性材料,考生可以采用"同质异构"的构思方法;针对故事性材料,考生可以采用"同序替换"或"同质异构"的构思方法。同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考生不要对故事性原材料进行"扩写"或"续写",因为这样的构思方法思维质量低下,很难写出个性化、有广度、有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