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2014-07-19 08:19赵明科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心理疏导心理障碍

赵明科

摘 要: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通常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出来易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本人长期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原因是主要矛盾。

关键词:心理障碍; 成因;防治策略;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41-01

分析成因:

我认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物理学启蒙阶段的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对这一门学科的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学生这种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性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

其二,那就是如果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没有成功的愉悦,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削弱,积极性逐步降低,心理障碍就会逐步形成。而学习负担偏重是以升学为核心的种种压力经教师之手施加给学生的结果。因此,如何分解、分担学习压力成了防止和消除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关键。

防治策略:

一、针对师源性心理障碍

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无论在课后还是课上,老师总会碰到学生让自己不满意、气愤的甚至顶撞的事,这时需要老师拥有一颗平和包容的心,运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另外,平时我们要注意以真诚之心爱学生,一句句问候和关心的话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亲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我们、亲近我们,才能无话不谈,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诉说苦恼,探讨新知,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次,教师自身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例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由于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从而采取夸大其辞的不当的教育方法;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善于协调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生成了他们泄愤的替罪羊,其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心胸狭窄,不够宽容,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得较多的不是同情、亲密、和蔼,而是对立、对抗、敌视、仇视,甚至打击报复,造成对立而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针对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困难等,承认差异,设计班级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做,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品尝成功,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感,心理反应正常。应该承认,刻苦努力、改进方法确实会提高学习效果,但提高到哪个层次是受智力水平制约的。

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是家长的通病,是出于望子成龙的期盼。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家长调整期望值,千万不能推波助澜,给学生过多过大的压力,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也是部分教师的通病,虽然出于生存、竞争的压力,但无自知之明,难免作茧自缚。由于期望值过高,教学目标也必然高,如果再盲目“攀比”,教学目标会定得更高。目标高了,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肯定达不到,教师难免产生急躁情绪、怨恨心理,指责学生、加大训练量是其自然反应;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也就油然而生,必然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困难。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进步有着重要作用,高中学生往往相信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善于结合自身特点汲取他人的学习经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方法,强化正确的思维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抽像性、规律性是物理教学的共性特点,但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有其个性的特点,自然应该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物理知识得到应有的增加,实验技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才是讲究实效。

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成绩波动、心理波动、情绪波动等不利于进步的正常现象,但不能因为正常而掉以轻心,等成了问题再去解决。成绩波动会引起心理波动,心理波动表现为情绪波动。成绩下滑的原因很多,或是家庭矛盾,或是伙伴矛盾,或是师生矛盾,或是麻痹大意,或是外界诱惑,或是身体不适,等等。面对成绩下滑,学生有的不以为然,有的着急焦虑,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提心吊胆,等等,这些都会在上课、作业、言谈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充分了解情况以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心理疏导,对学生的困难要尽力帮助解决,让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对一个学生来说,成绩上升是件好事,但也有隐患,是不是有自满情绪而放松,:是不是因他人讽刺而急躁,等等,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不是唯成绩论者,之所以看重成绩变化,是因为成绩变化既是学生心理变化的直接诱因,又是教师洞察学生心理变化的窗口。只有两者并重,才能消除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心理障碍,才能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的意志品质。

现阶段,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核心目标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重要表现就是学生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情感教学融人物理课堂,让他们愉悦自觉地去学习,必将形成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的和谐景象。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心理疏导心理障碍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