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芳
【摘 要】由于先天性的生理缺陷,聋人学生无论在家庭或是学校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很大一部分聋人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当中的部分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控制自我的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存在一定的情绪性困扰,致使这些聋人学生自我认同感比正常学生低。通过对大量聋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长期研究,笔者不断进行教育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聋生 心理健康 积极 实践 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特殊教育领域,聋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这部分学生能否正常的接受教育,完成学业,进入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积极探讨对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培养聋生健康心理实践活动是极具意义的。这里主要介绍聋生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实践策略。
1 聋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1.1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对五所学校的健全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聋人学生进行对比调查和研究,得到聋人学生和健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差异。笔者发现,由于聋生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其言语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因此在接受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信息的时候,接受渠道非常有限,远远低于健全学生。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升学竞争时,百分之八十五的聋生都选择抑制其自身的感受,从而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为父母、老师等外界及时了解到,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造成了孤僻、怪异的性格。
他们大多有自闭的性格,并且十分容易暴躁,对外界存在偏执的心理感受,并容易对陌生人产生敌对的心理。一些聋生具有明显的神经质表现,这使得这些学生及其容易产生自卑感、忧郁等不良的情绪,而这些情绪都很容易导致这些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增大他们与朋友、亲人以及社会之间的距离。
1.2聋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一些聋生是遗传性质的,他们的父母亲可能也身有残疾,而另外一些聋人学生本身是个孤儿或者是处于单身家庭中,这样本身不完整的家庭环境是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聋生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掌握正确的与聋生交流的方法,加之一些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很多聋生在幼年没有获得必要的情感交流。在研究中,一些家长由于过分保护孩子,没有尝试着让聋人孩子去自己成长,接触人和事物,这也导致了很多孩子缺乏严重的自我认同感等。
2 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校教育。通过积极的心理学教育,能够帮助聋人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不断挖掘他们内部的积极良好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能够通过潜能开发,体验积极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等让聋生逐渐形成积极乐观、友好向上的良好心理,这种健康的品质能够帮助聋生不断的健康全面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走入社会,创造价值。
3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
3.1争创有利于聋生成长的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是一个最大的教育环境,也是最复杂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必然十分重要。校方通过媒体、机关等向社会各界不断宣传关爱残疾朋友,并将残疾人内心的渴望和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传达出去,这样社会就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残疾人,关爱聋生,社会中不良的社会现象就会不断削减,残疾朋友的身心才能更加平衡。
3.2改善和提升校园教育质量
绝大多数聋生的心理形成期都在校园阶段,因此学校的教学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聋生由于先天障碍,他们往往更加渴望被人理解和接纳,但是他们由于渠道和方法的限制,找不到与人交往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项组织活动、成立爱心学社、举办校园文化节等,让聋生感受到来自周围老师、同学的关爱,掌握多样的与人交往的技能。在这样一个热情、友爱的大家庭中,聋生就不容易形成偏执、自闭等性格。
3.3关注聋生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也是塑造孩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校方,掌握的聋生心理问题之后,通过开展家长会、成立培训班以及家访等形式,了解每个聋生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告诉家长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双向沟通,双向改变。向学生家长不断灌输正确的培养聋生孩子的思想,让他们了解社会中存在的正能量,例如一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为聋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聋生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认识并找到解决聋生心理问题,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断将他们的存在的心理障碍予以消除。通过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他们能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好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丰慧,岳春艳.聋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运动 ,2011,05(79):223-224.
[2]包继霞.不可忽视的聋生心理健康问题[J].快乐阅读, 2013,09(23):77-78.
[3]黄锦玲,娄星明.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2011,01(02):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