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
【摘 要】在长期从事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生物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如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独特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许多知识无不包含着美学的观点和内容,把美育寓于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学知识,使美育和生物学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掘生物美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向学生们介绍生物学中的美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 美育 渗透
引言
美育,主要理解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美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因此,就每个生物教师而言,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通过生物知识的讲授向学生们介绍有关美学的观点和内容,以此提高学生总体的审美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把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科学地向学生们作讲解,同时也要善于让学生们去理解、感受、发现生物知识中蕴藏着的巨大美学价值。把生物教学同美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生物学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一、生物学中的美学价值
生物学中的美学价值我主要把它分为三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一)自然美
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生物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不同生物的各种形态、结构、颜色、声音等方面。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据统计,生物种类总数不下200万种,大到海洋中的蓝鲸、高耸入云的巨杉;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或强健、或纤弱;或善跑、或善飞、或善游;或朴实、或妖艳,形态各异,又各具特色。仅绿色植物的花就可称之为千姿百态,如:大而艳丽的大丽菊、牡丹花;出淤泥不染的荷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傲霜斗雪的腊梅;刚直不阿的君子兰;随风飘逸的蒲公英……让人赏心悦目。也正是如此众多的生物点缀着大自然,构成了自然美的重要部分。还有很多生命体的结构和形态,也是自然美的体现。例如:讲解拟态时展示的枯叶蝶、竹节虫,在校园实习中向学生们示范的一碰就变形的含羞草,制作的染色叶脉书签,实验课上观察家鸽适于飞翔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等等,都体现出了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和谐之美。
(二)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社会美主要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也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实践成果上。人类的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滋养生息,我们的精神思想和社会活动当然也离不开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的启发,例如:正是有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独立绽放,青松的不畏贫瘠依然挺立,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才有了“哪得梅花扑鼻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佳句以及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外学者和艺术家们以生物为素材创作了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传承至今,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力量,其社会之美的价值的确撼人心魄。 纵观生命科学的发展,三大遗传规律、细胞学说的创立、《物种起源》的问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类基因图谱的描绘、克隆动物的诞生、人与牛胰岛素的合成、超级杂交水稻的育成,转基因动、植物的突破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骇世惊俗的巨大成果,正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本质力量的完美体现,从中闪烁着人类伟大智慧的光辉,真可谓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三)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他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如果说自然美侧重于自然物的形式,社会美侧重于内容,而艺术美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一方面,一切艺术作品都体现出一定的物化形态,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倾注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包含着创作者的加工、改造。郑板桥笔下的翠竹,齐白石的醉虾,徐悲鸿的奔马,梵高的向日葵都是取材于自然,但经过大师们的艺术加工通过线条、色彩、层次、质感的运用就赋予了更多的生命意义,突出了生物体最美的一面,动静结合,呼之欲出。这就是独特的艺术美。
二、在中职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美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让他们充分感受生物学知识中包含着的各种美。例如我在讲授鱼纲一节时,就制作了一个关于《神奇的海底世界》的PPT,把海洋中常见的一些鱼的照片和视频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海底世界,令同学们对海洋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还有一次,在讲解生物的适应性时,我并没有简单了之地讲讲概念,而是通过实物和照片列举了十种生物,如:介绍了仙人掌的变态叶,菜青虫的绿色外形,北极狐和北极熊的体色,变色龙的变色原理,枭蝴蝶大眼睛似的花斑,乌龟的壳状结构,瓢虫的各种斑纹,包括蛔虫的形态特点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生态美。通过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生存之美,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生物进化的神奇和力量。
(二)注重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欣赏美
生物课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学形式也多样,有理论课、实验课、电教课,还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艺术化。例如我在讲植物的类群时,通过PPT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作了讲解和对比,在实验室观察比较了有关植物标本,也带学生进行了校园植物的识别,几种形式的结合就能让学生对植物各个类群的特征、代表植物及分类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还能欣赏到自然之美。
(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感悟美
生物虽然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的知识点学生还是觉得枯燥提不起兴趣。为此我充分挖掘语言的魅力,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教学,让生物和美学完美地结合。例如:“望梅止渴”,我就利用曹操的典故,让学生了解身体结构的神奇;而“画饼充饥”就联系到人类的条件反射,讲到遗传和变异就用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比喻,通过这种新的授课方式,很多学生都能寓教于乐,轻松学习。
(四)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创造美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来展示生物的美,例如:每节课我都要制作PPT,尽量多提供一些生物图片以及视频资源,这样讲解起来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我还组织了一次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的视频大赛,让同学拿起手中的手机去拍摄校园里常见的景观植物并要求配以解说,这个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束语
我国的山河幅员辽阔,物种种类丰富, 美在生物学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里,在人类攀登生命科学高峰的伟大实践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把美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让同学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领略美的魅力。在学习中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不断净化心灵,不断升华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永胜. 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M]. 上海文艺出版社.
[3]陈冀平等. 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李方晴,姜晓华. 美育与学校教育[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楮圻. 生物学教师手册中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