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提高“拍胸舞”训练的有效性

2014-07-19 21:03江育群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排练舞蹈动作

江育群

【摘要】拍胸舞,其历史由来已久,并且得到不断改良和创新。近年来,在开展民间乡土艺术进校园活动中,与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有机结合,并将传统的"拍胸舞"融入其中。遵循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因势利导,通过导趣、导做等有导施教,使得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在校园青少年群体中得到有效传承,同时也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拍胸舞有导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45-02

据传,拍胸舞肇始于唐宋时期,在福建沿海南部逐渐普及,而后妇孺皆知。2006年5月20日,拍胸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胸舞在闽南地区群众生活中深受欢迎,但有兴趣学习拍胸舞的青少年为数极少。解放前,拍胸舞者因在表演时上身裸露,有粗野之嫌,曾一度被人们疏远。受这种旧观念的影响,学校开始筹建组织"拍胸舞"舞蹈队时,报名的男生寥寥无几,与学校街舞社团成立时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民俗文化遇冷,境地甚是尴尬。

近年来,厦门市在中小学范围内广泛开展民间乡土艺术进校园活动。为了传承这种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在我区文化馆的牵头下,我校从2007年起陆续开展"拍胸舞进校园"工作,在音乐老师、班主任、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等多方的宣传动员下,以初中部身体素质较好,体魄健硕的小男子汉为主力的拍胸舞队伍终于组建起来。班级开设讲座,年级组队培训,多次聘请民间乡土艺人到学校授课,迄今为止,参与排练《拍胸舞》这一节目的已有三届 学生,共计上百人次。

显而易见,在协助拍胸舞专家训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这群稚气未脱的小男子汉们接纳、体会并跳好拍胸舞,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广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这样才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领"的和谐欢悦的教学氛围,达到完美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因素会影响拍胸舞排练活动的诸多问题。为此,如何遵循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进行拍胸舞的"有导施教",进而提高课外音乐活动的有效性,成为拍胸舞训练的关键所在。

中学生处于成熟前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趣味变异很迅速,以致丧失审美判断力,容易成为各种"新潮"的趋奉者,这也是很多学生热衷街舞而不看好拍胸舞的原因。对于这种音乐偏爱,教师当然不能迁就、迎合、放任自流,中学生的审美趣味虽变异迅速,但具有可塑性,关键在于引导。

实施教育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引导。正如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的: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又如,曹理在《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的第三章中第三节——根据中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施教,也阐述了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的教学观点。"施教之法,贵在于导",本文将阐述如何因势利导,尝试拍胸舞的有导施教,以提高其训练的有效性。

一、因势利导,要先导趣

对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是学习中的主导动机,没有兴趣,他们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但是学习兴趣又需要引导和诱发,"因势利导"即顺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因此,拍胸舞的学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言语导趣——介绍拍胸舞的改良与发展,以助学生真心接纳

利用排练间隙,以聊天谈话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拍胸舞是闽南人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闽南百姓在传统佳节和重大节庆都会跳拍胸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之情。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知道:本土拍胸舞的改良创新及它在当今舞台的风采和魅力:

1955年,我区文化业务部门辅导群众文艺团体排练拍胸舞,在传统的基础上,对动作、服饰、音乐进行提高、整合,赋予了健康向上、欢乐有力的格调和崭新的风采。

1983至1991年,市、区文化艺术干部再度深入乡镇,发掘整理、培训排练拍胸舞,并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1996年,我区文艺工作者将南方特点的拍胸舞和北方风格的红绸响板糅合一起编排,刚柔结合,大胆创新。在福建非遗拍胸舞省级传承人黄奕国(厦门人)的带领下,登上了第一届世界同安人联谊会的公众舞台。

近年来,黄奕国带领的拍胸舞队伍参加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郑成功文化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世界合唱比赛等大型活动开幕式的广场阵头民俗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更可喜的是,2012年他们参与央视喜迎十八大节目《见证》的录制,古朴、诙谐、欢快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通过老师对本土拍胸舞改良与发展的介绍,学生与民俗艺术之间的距离渐渐缩小,从心理上接纳了拍胸舞,由衷地体会到本土拍胸舞已经"拍"出名气 ,"拍"上舞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情景导趣--利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拍胸舞的风姿

自从拍胸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它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登上了各种舞台,视频资料丰富多彩,借助这些生动的舞蹈录像,让学生欣赏、领略拍胸舞者豪迈矫健、风趣浪漫的风姿,感受其所表达的热烈气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拍胸舞,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这些视频资料中,本地几个兄弟学校的拍胸舞表演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看到同龄人在舞台上洒脱自然、妙趣横生的表现,学生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练习,教师要及时鼓励、支持。已是初中生的队员们有一定的舞蹈模仿能力,老师在鼓励学生模仿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探索,大胆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第一届世界同安人联谊会的演出中,身为我区文化馆舞蹈队队员,我曾与黄奕国(非遗拍胸舞的省级传承人)带领的拍胸舞队合作演出,这段视频资料到现在我还珍藏着,也常用它来激励学生。

总之,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充分感知了拍胸舞充实的美感内容、生动的美感形式,让拍胸舞以其节奏美、平衡美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受到审美熏陶,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表现舞蹈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因势利导,还要导做

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拍胸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动作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最终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一)引导学生掌握拍胸舞的动作规范

舞蹈教學是以较强的实践性为特点,需通过教师简洁的教学用语、准确的动作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舞蹈动作实践练习,逐步掌握动作的要领,从而积累一定的动作意识和体验。

拍胸舞是男性的徒手舞蹈,动作丰富,以打八响(原为打七响)为基本动作,脚下配以小跳步、直腿小跳步、十字步、前吸腿跳以及蹲裆步跳等步伐,再加上颤头的动作,自由活泼而变化多端,可以说是传统舞蹈中的劲舞,充满阳刚之气。为了让学生表现出舞蹈别具一格的摇晃动律和雄浑刚毅的豪气,我校和我区拍胸舞专家长期挂钩,对拍胸舞队的队员进行规范的动作培训。

学生刚学拍胸舞的基本动作时,动作易上手,但全身的配合不能协调自如。因此训练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动作教学:首先让学生蹲马步,为蹲裆步打基础;接着训练手部分解动作,逐渐过渡到手、脚配合,最后再配以颤头动作。引导学生动作时,首先要讲清楚规格要求,让学生明白动作的道理,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肢体实训,建立起自己的舞蹈感觉意识。训练中学生对一个动作的掌握,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练习,这个体会过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必须达到真正身体和动作意识的完全熟练,才算是掌握了这个动作规范。因此学生在了解拍胸舞动作的原理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练习,让学生不仅是心里明白,还要身体能完全配合思想意识的指导,达成行动上的展现。

(二)引导学生把握拍胸舞的神韵、内在情感

表现舞蹈不但要着力于形体动作的完成,还应注重神韵的模仿和内在情感的体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身体的表达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身体表达一种思想才是最终的诉求,要用真实的情感来打动观众。拍胸舞蕴涵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体现力量美和阳刚美,所以在拍胸舞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舞蹈时不能只有外形的动作,还要主动帮助学生架构动作与情感表现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带着满腔热情和真挚的情感去表现和演绎拍胸舞,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身动心动,用身体语言表现内在情感。

在拍胸舞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有相同的体会:拍胸舞动作易学,韵味却难体现。多数学生都遇到同样的难关:颤头动律与动作的配合。在我看来,怡然自得、自娱自乐的颤头动律是拍胸舞最主要的精气神,若只完成手脚的配合,不管动作多标准、多到位、多有力度,也只能达到"形"似而非"神"似。泉州的李水星老师跳了40多年的拍胸舞,在他的眼里,学会拍胸舞的动作只要三五分钟,但是要协调好整个群体的动作,形成粗犷、古朴、诙谐、热烈的风格,却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而每次排练拍胸舞,除动作的学习和队形的训练外,重点在于要引导学生把握舞蹈的摇晃动律,需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蹲裆步和颤头動律的配合。这个动作需不断快速地摇晃头部,开始训练时学生会有晕眩感,所以不能坚持太长时间,得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长度和强度。只要在每次的排练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练习这一基本动律,一般经过十几次的排练磨合,学生就能基本把握颤头的摇晃动律,体现动作的力度感和节奏感,配上"八响"等动作,加上队形的进退、出入、交叉变化,精彩的拍胸舞表演就展现眼前了。

总而言之,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把"拍胸舞"引入中学校园,学生们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表现能力,教师只要遵循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即时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做到有导施教,就能让青少年学生接纳、体会并喜欢我们的民俗艺术。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优秀民俗艺术的认同和自信,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教师也获得了挖掘本土艺术的知识和经验,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毋庸置疑,因势利导使得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拍胸舞"的有导施教,为阳光向上的男儿们提供了挥洒豪情的舞台,让拍胸舞绽放出青春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011.12重印)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3]陈国栋主编.同安民间文艺--同安历史文化丛书之三[Z].同安: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宣传部编,2010.10

猜你喜欢
排练舞蹈动作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两个大忙人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我和舞蹈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