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林太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44-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种地效益偏低。在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不少企业大量用工的情况下,农村许多青壮年为了维持生计,抛下父母、子女,涌入城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据统计,目前在校的1500名学生中,近一半都是留守儿童。每学年两次的家长会,参加者是学生父母的不及50%,不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就是临时找来的某个亲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对孩子的共同教育就是一个空谈。这些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和教育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异常,容易染上很多陋习,甚至会误入歧途,构成犯罪。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破解這一难题,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应该正视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位,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一方面他们大多体弱多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忙于农活,疏于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和生活,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对孩子的学习和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有些由于年龄和成长年代的反差,思想、兴趣、性格截然不同,与孩子往往难以交流、沟通,即使交流、沟通了,其情况也大多不全不实。更为严重的是:大多爷爷奶奶对孙辈比较溺爱,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经济上又大力支持,这些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和教育的学生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都不能健康地发展,势必影响到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老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愿望和幸福就是拥有一个能让自己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和谐美满的家庭,有一对能时刻给他们呵护和关爱的父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青少年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呵护和正确的引导,极易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异常,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产生错位,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3.辍学流失学生增多,义务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留守儿童包括他们的父母认为用功读书或读好书将来也不一定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与其在学校浪费时间还不如出去挣钱、学手艺等偏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世俗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加上许多外出打工的亲戚或朋友在青少年面前吹嘘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外面的钱是多么的好挣等等。受他们的诱惑,一些留守儿童就开始动摇,放弃学习,选择辍学打工。就笔者对所在学校的流失情况统计,流失率达到3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国策就得不到落实。
4.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实施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谋生,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很少,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表现。就拿家长会来说,参加者大多为孩子的祖辈或者亲戚,还有些只是为了应付家长会而找来的"临时演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孩子的学习和表现不能有效地和家长沟通、交流,因而管教缺乏针对性,更谈不上实效性。如果周末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5+2等于0效应(双休日不良的社会影响足可以抵消5天学校教育的质量)。因此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领作用
一是父母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尽一切可能与孩子多沟通、常交流、互通感情,倾注爱心,了解子女的真实情况,增强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父母要从孩子的终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尽量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留在他们身边,即使因为家庭原因必须外出打工,也要抽时间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关心和温暖,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二是选好监护人,委托的监护人是否有能力监督和教育自己的子女,是否能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要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家庭教育环境;三是父母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与监护人、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发展和变化,给予孩子正确的、必要的指导和教育;四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五是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倾注爱心,加强管理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上。
首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学生信息档案袋,包括他们的年龄、家庭状况、道德品质、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等等,通过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教育。
其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心理变化等情况,通过和家长或监护人的交流,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周末和假期的具体表现,提高家长或监护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
再次,学校应从"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出发,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环境中、处于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教师更应该扮演起一个温存、睿智和严格相结合的特殊的角色,对他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爱心。在生活上多帮助,在安全上多提醒,在心理上多沟通,在学习上多辅导;引导、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与同学文明交往,真诚相待。
最后,加强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大会,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多给留守儿童一份关爱,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多和他们谈心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光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3.全社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一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和社会支持力度,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学校不仅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要让学生能够在这里愉快生活、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义务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二要加快户籍改革,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和子女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与该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开辟农民工子女进城受教育的"绿色通道",开辟农民工子女受最优教育的新途径。
总之,留守儿童受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