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兰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效生成?文章通过"四个精心"来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达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合作学习成效,提高自主探究水平,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有效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9-02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想真正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究竟该如何促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做到了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才会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问题与兴趣是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由于"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力",故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内容和目标具有自主选择性,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自主学习要求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需要教师适时地启发和引导。
如教学《桃花源记》,教师先播放flash视频,入题后设计问题:"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晋陶渊明所描述的桃源美景吧。"随着一张张精美图片的呈现,学生不知不觉被老师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教师则可继续引导:"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渔人返回时处处做下标记,再带人去寻找桃花源时却迷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急于通过阅读课文寻求解答,不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对知识的渴求。
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应切忌流于形式。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对其注重方法指导和要点提示,事先应设定好学习目标,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解决生字词, 释难解惑。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时间让学生提问质疑和展示预习成果。必要时教师还可提供详细的导学方案,尤其是学困生。
二、精心编排学习小组,增强合作学习成效
合作学习是由若干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目标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小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 动,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被动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交流,使班级授课制下的学习由个体间竞争转变为学习小组间的竞争。组内则可互相讨论交流,优势互补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是简单的无组织讨论,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掌控。其形式可为圆桌式或前后排组合式等。编排小组时人数以4至6人为宜,男女生搭配,优差生搭配,表述能力强弱搭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搭配分组。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对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解答点拨。并选好切入点,让各组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组内统一思想,推举代表进行归纳总结性发言。
三、精心设置探究问题,提高自主探究水平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独立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来,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不是靠教师为其提供预设好的知识内容和所谓的"参考答案",应真正地把学习主動权还回到学生手中。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为本,改传统的课堂讲授者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为了能激发学生层层探究问题的兴趣,精心设置了贯穿全文的问题:"大千世界中的花有成千上万种,有傲立寒霜的梅花,有高贵华丽的牡丹,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等,而本文作者为什么却只对紫藤萝情有独钟呢?"学生带着问题求解,仔细地阅读着课文,连勾带画,生怕漏掉一字半句……有从紫藤萝花的外形来谈及的,有从作者由花得到的深层感悟来分析阐述的,这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四、精心组织课堂结构,保障创新能力生成
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主渠道。课堂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多下点功夫,要下深水,做到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形散而神不散",努力使课堂教学各要素达到最优化。
课堂教学又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因素时刻变化的。无论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还是课后自我检测与评价,教师都应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协作性,创造性地让学生不仅"要"自主学习,而且"能"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有效促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生成,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精心安排教学各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能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EB/OL].http://www.pep.com.cn
/xiaoyu/jiaoshi/tbjx/kbjd/kb2011/201202/t20120206_1099043.htm
[2]赵素红. 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J].新疆教育,201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