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2
摘要当代社会对德、智、体、美的发展一再推进,似乎“体”有些体力透支,行进比较缓慢,体育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慢慢变成了被动,从体育锻炼的乐趣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上的“封建社会对身体的压迫”。不仅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停滞,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逃避与懒惰性。所以,在教育与教学中,教师要多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致情况,提升学生体育能力上的发展与培养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把体育课程教育当作手段,而作为另一种运动以外的社会目标。
关键词大学体育创新培养发展体系改进手段
一、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改革与创新
大学的体育教学是通过身心活动实现的教育行为,应当让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快乐和自主,让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得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得大学体育跟大众体育衔接起来。因此,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中,应该弱化分数的影响。
同时,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主导性的作用。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体育教育的改革作为课程的一种创新,它在改变着学生们以及教育者们教育与学习的目的,由之前的“强身健体”逐步走向社会事业的升华转变。学校在教学当中不以完成教学目的为基础去强制学生过多、过少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课程当中多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共存和异议,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任务目标,使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更多的是全方位素质的集中诠释。从而达到把体育课程当成运动以外的社会目的,使体育教育课程更良好的发展。
二、提升体育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理念个性化,教师作为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思想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要想彻底改革体育教育的思想理念就要从理念人手,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的师资队伍。学校措施个性化,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改革的软件设施,那么运动基地、教师场所、器材的更新这些硬件设施也必不可少,个性化基础设施能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打好思想基础。
培养途径个性化,增加一些与社会接触的体育项目,多给学生提洪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生在社会这所学校里会遇见不同特点的老师,学到与众不同的知识,贯彻实际行动更能深人学习。学习氛围个性化,传统的氛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想创新发展就要走不同的步伐,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学生的热情,能吸引更多的不了解体育专业知识的学生参加,促使体育知识广泛传播,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内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皆为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基础理论学习与运动实际相脱节;而体育术科课教学仅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其理论依据、教学方法与手段则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做介绍与讲解.基础理论课教学与教学训练实际结合不紧密,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工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所倡导,更是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所要求的,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上都要强化这一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努力帮助大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大力帮助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良性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使他们能够持续地增强自身的体质、强化自身的健康,而绝对不应该是帮助他们去刻意地追求体育运动方面的更强、更高和更快。尽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把体育兴趣转变成体育特长,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积极习惯,能够较为全面地理解健身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健身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健身习惯,从小方面来说,可以使自身的体质得到增强、自身的健康得到增进;从大方面来说,可以大大增加社会的体育人口数量,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体育水平。所以,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的培养和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时,老师要做到有计划地向学生尽可能多地介绍体育运动项目,以最大可能地挖掘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考核时,要把握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使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另外,还要对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必须了解、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知识进行考核,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受到鼓舞和激励而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从而,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全面育人和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的远大目标。
五、总结
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增强全民体质,通过体育课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在校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陶冶积极健康的情操。当代高校的体育课中的各种课程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全面推进当代体育发展。通过体育课的主要达到预期目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课外兴趣、丰富校园生活;推进体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宪文.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体育教学训练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115-116.
[2] 陆琼阳.多媒体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2(09):46-47.
[3] 姚春鸿.多媒体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