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的有效策略陈良书(乐昌市第三中学广东•韶关512200)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3摘要耐久跑教学枯燥无味,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如何提高学生耐久跑的成绩,一直是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问题,本文从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闯过“极点”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合理分配体力;学生在运动时学会不跑“额外”的距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耐力练习,提高耐力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关键词学生耐久跑策略在耐久跑教学的理论课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当“困难”和“极点”来临时,怎样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极大地鼓励学生练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独自学会承担各种生理、心理和艰巨的外界环境考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敢于竞争、不甘落后、勇于拼搏的精神。一、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耐久跑正确的动作是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正对前方,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摆臂应以肩为轴前后摆动,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手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只有正确的摆臂姿势,才能真正达到“上肢带动下肢”的目的。上体略微前顷,头部和颈部肌肉放松;躯干不要左右摇晃,重心上下起伏不要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腰部保持自然直立,肌肉稍微紧张;大腿和膝用力前摆,小腿不宜跨得太远;脚落地时,要全脚掌落地或前脚掌先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跑动时,步幅要适中,跑动要有弹性。动作正确了,运动成绩自然提高了。二、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准备运动不充分就参加耐久跑练习或测试,是中学生的通病。有些学生未能在练习或测试中跑出应有的水平,往往和他们的准备运动不足有关。不少学生有一种错误认识:准备运动是白白地消耗体力,只有“养精蓄锐”才能跑出好成绩,于是对准备运动敷衍了事,致使诱发“极点”过早出现,身体各机能系统难以调整过来,从而造成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练习或测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动员起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用8—15分钟,组织学生做好准备运动,依次由5分钟左右的慢跑,到上肢、躯干到脚的伸展性、柔韧性练习,最后用接近测验的速度跑3—4次80米的加速跑。准备运动一般在起跑前3—5分钟结束,若在气温低于15°C时,我还会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暖,以免白白消耗能量。中小学生在准备运动完成后,最常见的错误是过早地脱去运动外套,身体冷得瑟瑟发抖,这使准备运动大打折扣。对此,应做好事先预防工作,一旦发现上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准备运动是否适宜有二:一是准备活动完成后全身发汗;二是脉搏达到150次/分钟左右。三、指导学生学会闯过“极点”关“极点”是指学生在耐久跑的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跑到中途时出现的胸部发闷、心率加快、四肢无力、眼冒金星、呼吸困难等不同程度难受的感觉,有的学生支持不住会产生中途退出的念头;或者消极对待,晃晃悠悠地跑到终点。其实,“极点”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遭到暂时破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教学中,当“极点”出现时,应及时给学生加油,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等等,另外引导学生适当的减慢跑速,有意识的加深呼吸,如有腹痛,稍稍弯腰,用手按住疼痛部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这样“极点”就会被克服,呼吸又会变得均匀,动作重感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跑的能力就会重新得到加强和提高。通过克服极点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成绩,增强锻炼效果,也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念。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在运动过程中呼吸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一)调节呼吸的节律在课堂教学中,告诫学生,呼吸要节律化,如三步一呼与三步一吸或二步一呼与二步一吸等。若呼吸紊乱,不规则,一方面会出现“岔气”,进而导致肋痛,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还会使呼吸肌的耗氧量增加,进而引起呼吸疲劳,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当学生明白了调节呼吸的节律的道理,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训练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二)把握呼吸深度一般人的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快,这样,一方面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另一方面还会影响肺通气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肺通气效果的好坏并不在于每分钟吸入空气的多少,而在于每分钟实际到达肺泡内的空气有多少。因为肺泡是空气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而每次吸入的空气中,有一部分停留在呼吸道不参加气体交换,这部分气体量被称为“无效腔量”。只有加深呼吸,进入肺泡的空气增多,肺通气的效果才会变好。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掌握好上述方法后,运动成绩就自然提高了。(三)学会口鼻并用呼吸口与鼻都可以用作呼吸,而耐久跑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需要学生学会口鼻并用呼吸,这样才能提高耐力跑的成绩。因为单用鼻腔不能满足人体对空气的需要,单用口呼吸,就等于丢弃了用鼻腔呼吸的好处,特别在冬季时,单用口呼吸,吸入大量冷空气会对呼吸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会引起肚子痛,影响机体的运动动力。因此,在上耐久跑课时,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呼吸方面的知识,有计划训练呼吸的深度和呼吸节律。准备运动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体练习 5分钟深呼吸,再练习三次400米慢跑,要求学生进行有节律的口鼻呼吸。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练习时就能应付自如了。五、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会合理分配体力很多的实践证明,匀速跑是取得耐久跑最好成绩的首选战术。学生在耐久跑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体力,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应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起跑后,使出浑身解数,争先恐后,以求保持领先地位,这种盲目的高速起跑,必然导致“极点”的加重加快出现,使自己跑不出应有的成绩。在教学中,每当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和测试时,告诫学生要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不要“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要求学生以各自跑的及格标准平均速度跑2—4次400米,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这是训练学生合理分配体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六、学生在运动时学会不跑“额外”的距离不少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跑不出原有的最佳成绩,往往是因为跑了“额外”距离。在跑弯道或在弯道超越同伴时,由于不能紧靠跑道内突沿跑,因而吃了大亏。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算一算下面一笔帐:一个在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第一道内突沿外80厘米处跑的被测者,每圈的距离是403.14米,而沿着跑道内突沿外 10厘米处跑的被测验者,每圈跑的距离只有398.74米,两者每圈相差4.40米。如此算来,男子1000米多跑11米,女子800米要多跑8.80米。以高中二年级的耐力跑为例,根据广东省中学生体能素质评分标准,男子1000米跑的及格标准是3分55秒,平均速度为4.26米/秒;女子800米跑的及格标准是3分45秒,平均速度为3.56米/秒。这就是说,一个以及格标准平均速度跑的被测验者,在1000米跑中要损失2.58秒,在800米跑中要损失2.47秒,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自然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跑步时要靠近内突沿跑,尽量不要在弯道超越同伴,更不要并排跑。这样,运动成绩自然就提高了。七、加强耐力练习,提高耐力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必须将运动训练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机组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耐力练习:(一)越野跑越野跑又称“长时间不间断跑”,是中长跑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改善心肺系统的功能、代谢能力、扩大能量储备及提高速度耐力效果显著。越野跑的路线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可在校园内的校道跑,但不要影响正常的上课,也不要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进行;也可在学校附近的公园、绿道跑,农村学校可选择自然地形跑、林间跑等。经常变换练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降低了疲劳感,并在愉悦心境中完成跑的任务。(二)间歇跑间歇训练法吸取了“反复跑”、“重复跑”的长处,距离逐步延长400—2000米,为了方便教师的控制,将间歇时间换算成心率控制的方法。例如,快跑后即刻心率为180—190次/分钟,恢复间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目前,间歇训练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等间歇等距训练法。例如:300米×8次,每次跑300米为45秒,间歇时间为3分钟,连续跑完8次。2.等间歇不等距训练法。例如:200米+400米+800米,间歇时间为3分钟。快跑的时间:200米30秒,400米65秒,800米2分30秒。3.等间歇减距训练法。例如:1600米+1000米+800米+400米,间歇时间5分钟,快跑1600米6分钟,1000米3分20秒,800米2分40秒,400米65秒。4.组合训练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把上面的两种或三种方法组合起来训练,以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间歇训练法的核心是训练强度的选择与间歇时间科学衔接,其次是间歇快跑的距离、数量、与专项特征及个人特点的一致性。(三)运用图形练习法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路线进行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四)循环练习法原地高抬腿跑50次——后踢腿跑50米——50米绕杆跑——200米较快速度的匀速跑——100米放松跑2组,练习之间无间歇,组间隔3分钟,此方法主要以不同的内容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一动作重复练习极易产生的疲劳。再则,在绝大多数学生产生“极点”的距离段正好处于放松跑,这样利用放松跑练习形式来减轻“极点”给学生带来的不适感,使学生顺利地度过“极点”。(五)追逐跑追逐跑分为让距离追逐跑和让时间追逐跑两种:1.让距离追逐跑:确定终点后,把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布在跑道不同的位置,成绩好的跑的距离长,成绩差的跑的距离短,按教师掌握的成绩,应尽量使每个学生同时达到终点。2.让时间追逐跑:经计算后,按学生不同的成绩,教师控制起跑的时间,首先跑出的是最慢的学生,最后跑出的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应尽量使每个学生同时到达终点。具体方法是学生分若干组,每组不超过12人,一次课可运用让距离追逐跑和让时间追逐跑各一组,每组距离400米,男生可加一组,此方法可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激情。(六)“接力跑”练习学生在接力赛中表现欲望强、能顽强拼搏、团结一致。让学生尝试中长跑接力赛,可想比赛的精彩激烈程度,体育教师按学生体能相对分组,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女生6×800米接力、男生8×800米接力,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的情况灵活运用,组织这样的比赛可分为3—4个大组进行(每人都参加)。(七)比赛(测试)比赛(测试)手段是训练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之一是检查训练效果,获得专项跑各种参数,进行整体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训练。目的之二: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应试心理)。多年来,按上述方法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耐久跑训练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009年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上,黄庆华同学获得高中男子800米第一名、陈艳香同学获得高中女子800米第一名。同年,这两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乐昌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均获高中男子、女子800米第一名,成绩分别为2′7"55、2′29"5并均打破市田径运会纪录(市田径运会纪录成绩分别为2′7"98、2′29"7)。2010年张小明同学,参加乐昌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获高中男子1500米(4′25"9)第一名。综上所述,我们只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耐力素质训练,对提高学生耐力跑的成绩,并非遥不可及。参考文献:[1] 广东省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高中全一册)[M].[2] 体育系通用教材.田径(下册)[M].[3] 体育系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4] 刘龙.培养学生中长跑兴趣的教学手段[J].体育教学.2000(2):26.[5] 吕青.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43-44.[6] 宗华敬.田径[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摘要耐久跑教学枯燥无味,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如何提高学生耐久跑的成绩,一直是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问题,本文从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闯过“极点”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合理分配体力;学生在运动时学会不跑“额外”的距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耐力练习,提高耐力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耐久跑成绩。
关键词学生耐久跑策略
在耐久跑教学的理论课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当“困难”和“极点”来临时,怎样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极大地鼓励学生练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独自学会承担各种生理、心理和艰巨的外界环境考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敢于竞争、不甘落后、勇于拼搏的精神。
一、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
耐久跑正确的动作是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正对前方,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摆臂应以肩为轴前后摆动,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手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只有正确的摆臂姿势,才能真正达到“上肢带动下肢”的目的。上体略微前顷,头部和颈部肌肉放松;躯干不要左右摇晃,重心上下起伏不要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腰部保持自然直立,肌肉稍微紧张;大腿和膝用力前摆,小腿不宜跨得太远;脚落地时,要全脚掌落地或前脚掌先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跑动时,步幅要适中,跑动要有弹性。动作正确了,运动成绩自然提高了。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准备运动不充分就参加耐久跑练习或测试,是中学生的通病。有些学生未能在练习或测试中跑出应有的水平,往往和他们的准备运动不足有关。不少学生有一种错误认识:准备运动是白白地消耗体力,只有“养精蓄锐”才能跑出好成绩,于是对准备运动敷衍了事,致使诱发“极点”过早出现,身体各机能系统难以调整过来,从而造成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练习或测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动员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用8—15分钟,组织学生做好准备运动,依次由5分钟左右的慢跑,到上肢、躯干到脚的伸展性、柔韧性练习,最后用接近测验的速度跑3—4次80米的加速跑。准备运动一般在起跑前3—5分钟结束,若在气温低于15°C时,我还会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暖,以免白白消耗能量。中小学生在准备运动完成后,最常见的错误是过早地脱去运动外套,身体冷得瑟瑟发抖,这使准备运动大打折扣。对此,应做好事先预防工作,一旦发现上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准备运动是否适宜有二:一是准备活动完成后全身发汗;二是脉搏达到150次/分钟左右。
三、指导学生学会闯过“极点”关
“极点”是指学生在耐久跑的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跑到中途时出现的胸部发闷、心率加快、四肢无力、眼冒金星、呼吸困难等不同程度难受的感觉,有的学生支持不住会产生中途退出的念头;或者消极对待,晃晃悠悠地跑到终点。其实,“极点”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遭到暂时破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教学中,当“极点”出现时,应及时给学生加油,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等等,另外引导学生适当的减慢跑速,有意识的加深呼吸,如有腹痛,稍稍弯腰,用手按住疼痛部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这样“极点”就会被克服,呼吸又会变得均匀,动作重感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跑的能力就会重新得到加强和提高。通过克服极点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成绩,增强锻炼效果,也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念。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在运动过程中呼吸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调节呼吸的节律
在课堂教学中,告诫学生,呼吸要节律化,如三步一呼与三步一吸或二步一呼与二步一吸等。若呼吸紊乱,不规则,一方面会出现“岔气”,进而导致肋痛,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还会使呼吸肌的耗氧量增加,进而引起呼吸疲劳,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当学生明白了调节呼吸的节律的道理,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训练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二)把握呼吸深度
一般人的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快,这样,一方面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另一方面还会影响肺通气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肺通气效果的好坏并不在于每分钟吸入空气的多少,而在于每分钟实际到达肺泡内的空气有多少。因为肺泡是空气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而每次吸入的空气中,有一部分停留在呼吸道不参加气体交换,这部分气体量被称为“无效腔量”。只有加深呼吸,进入肺泡的空气增多,肺通气的效果才会变好。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掌握好上述方法后,运动成绩就自然提高了。
(三)学会口鼻并用呼吸
口与鼻都可以用作呼吸,而耐久跑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需要学生学会口鼻并用呼吸,这样才能提高耐力跑的成绩。因为单用鼻腔不能满足人体对空气的需要,单用口呼吸,就等于丢弃了用鼻腔呼吸的好处,特别在冬季时,单用口呼吸,吸入大量冷空气会对呼吸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会引起肚子痛,影响机体的运动动力。因此,在上耐久跑课时,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呼吸方面的知识,有计划训练呼吸的深度和呼吸节律。准备运动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体练习 5分钟深呼吸,再练习三次400米慢跑,要求学生进行有节律的口鼻呼吸。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后,练习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五、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会合理分配体力
很多的实践证明,匀速跑是取得耐久跑最好成绩的首选战术。学生在耐久跑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体力,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应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起跑后,使出浑身解数,争先恐后,以求保持领先地位,这种盲目的高速起跑,必然导致“极点”的加重加快出现,使自己跑不出应有的成绩。在教学中,每当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和测试时,告诫学生要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不要“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要求学生以各自跑的及格标准平均速度跑2—4次400米,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这是训练学生合理分配体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六、学生在运动时学会不跑“额外”的距离
不少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跑不出原有的最佳成绩,往往是因为跑了“额外”距离。在跑弯道或在弯道超越同伴时,由于不能紧靠跑道内突沿跑,因而吃了大亏。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算一算下面一笔帐:一个在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第一道内突沿外80厘米处跑的被测者,每圈的距离是403.14米,而沿着跑道内突沿外 10厘米处跑的被测验者,每圈跑的距离只有398.74米,两者每圈相差4.40米。如此算来,男子1000米多跑11米,女子800米要多跑8.80米。以高中二年级的耐力跑为例,根据广东省中学生体能素质评分标准,男子1000米跑的及格标准是3分55秒,平均速度为4.26米/秒;女子800米跑的及格标准是3分45秒,平均速度为3.56米/秒。这就是说,一个以及格标准平均速度跑的被测验者,在1000米跑中要损失2.58秒,在800米跑中要损失2.47秒,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自然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跑步时要靠近内突沿跑,尽量不要在弯道超越同伴,更不要并排跑。这样,运动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2
七、加强耐力练习,提高耐力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必须将运动训练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机组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耐力练习:
(一)越野跑
越野跑又称“长时间不间断跑”,是中长跑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改善心肺系统的功能、代谢能力、扩大能量储备及提高速度耐力效果显著。越野跑的路线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可在校园内的校道跑,但不要影响正常的上课,也不要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进行;也可在学校附近的公园、绿道跑,农村学校可选择自然地形跑、林间跑等。经常变换练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降低了疲劳感,并在愉悦心境中完成跑的任务。
(二)间歇跑
间歇训练法吸取了“反复跑”、“重复跑”的长处,距离逐步延长400—2000米,为了方便教师的控制,将间歇时间换算成心率控制的方法。例如,快跑后即刻心率为180—190次/分钟,恢复间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
目前,间歇训练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等间歇等距训练法。例如:300米×8次,每次跑300米为45秒,间歇时间为3分钟,连续跑完8次。
2.等间歇不等距训练法。例如:200米+400米+800米,间歇时间为3分钟。快跑的时间:200米30秒,400米65秒,800米2分30秒。
3.等间歇减距训练法。例如:1600米+1000米+800米+400米,间歇时间5分钟,快跑1600米6分钟,1000米3分20秒,800米2分40秒,400米65秒。
4.组合训练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把上面的两种或三种方法组合起来训练,以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间歇训练法的核心是训练强度的选择与间歇时间科学衔接,其次是间歇快跑的距离、数量、与专项特征及个人特点的一致性。
(三)运用图形练习法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路线进行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
(四)循环练习法
原地高抬腿跑50次——后踢腿跑50米——50米绕杆跑——200米较快速度的匀速跑——100米放松跑2组,练习之间无间歇,组间隔3分钟,此方法主要以不同的内容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一动作重复练习极易产生的疲劳。再则,在绝大多数学生产生“极点”的距离段正好处于放松跑,这样利用放松跑练习形式来减轻“极点”给学生带来的不适感,使学生顺利地度过“极点”。
(五)追逐跑
追逐跑分为让距离追逐跑和让时间追逐跑两种:
1.让距离追逐跑:确定终点后,把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布在跑道不同的位置,成绩好的跑的距离长,成绩差的跑的距离短,按教师掌握的成绩,应尽量使每个学生同时达到终点。
2.让时间追逐跑:经计算后,按学生不同的成绩,教师控制起跑的时间,首先跑出的是最慢的学生,最后跑出的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应尽量使每个学生同时到达终点。
具体方法是学生分若干组,每组不超过12人,一次课可运用让距离追逐跑和让时间追逐跑各一组,每组距离400米,男生可加一组,此方法可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激情。
(六)“接力跑”练习
学生在接力赛中表现欲望强、能顽强拼搏、团结一致。让学生尝试中长跑接力赛,可想比赛的精彩激烈程度,体育教师按学生体能相对分组,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女生6×800米接力、男生8×800米接力,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的情况灵活运用,组织这样的比赛可分为3—4个大组进行(每人都参加)。
(七)比赛(测试)
比赛(测试)手段是训练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之一是检查训练效果,获得专项跑各种参数,进行整体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训练。目的之二: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应试心理)。
多年来,按上述方法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耐久跑训练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009年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上,黄庆华同学获得高中男子800米第一名、陈艳香同学获得高中女子800米第一名。同年,这两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乐昌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均获高中男子、女子800米第一名,成绩分别为2′7"55、2′29"5并均打破市田径运会纪录(市田径运会纪录成绩分别为2′7"98、2′29"7)。2010年张小明同学,参加乐昌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获高中男子1500米(4′25"9)第一名。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耐力素质训练,对提高学生耐力跑的成绩,并非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高中全一册)[M].
[2] 体育系通用教材.田径(下册)[M].
[3] 体育系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
[4] 刘龙.培养学生中长跑兴趣的教学手段[J].体育教学.2000(2):26.
[5] 吕青.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43-44.
[6] 宗华敬.田径[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