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014-07-19 13:22:31吴楣陈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1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吴楣 陈媛

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吴楣 陈媛

目的通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为提高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利用Excel对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 对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1种,涉及最多不良反应的是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药品不良反应累及7个器官或系统, 比例最高的是变态反应。结论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 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它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使细胞壁缺损, 菌体内渗透压高, 水分不断内渗, 引起菌体膨胀、变形、破裂死亡, 主要影响正在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也被称之为繁殖期的杀菌剂[1-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对耐青性金葡菌有效;对肾脏基本无毒性。主要是肠道感染和部分下呼吸道感染[4]。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与繁荣, 头孢菌类药物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其品种数目居各类抗生素之首, 但导致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日渐增多, 其中又以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 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5,6]。本文通过对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8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类统计,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 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保障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3年某医院呈报的有效的既往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患者的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方法, 将不良反应报告用Excel进行处理, 按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其分类统计结果 在有效的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中, 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87例, 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72.50%。87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中, 涉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1种, 以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为主, 占总例数的65.51%,与临床使用频率趋于一致, 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病例分类统计结果

2.2不同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87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有82例, 口服5例。采用静脉滴注是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医师在选择使用静脉注射药物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并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 尽量选择口服剂型,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生率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所致不良反应的构成比 (n, %)

由表2可知, 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占全部不良反应的94.25%。

2.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皮疹、发热、腹泻、头痛、呼吸困难等涉及全身7个器官或系统的不良反应, 见表3。由表3可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是多样性的,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等(66.67%), 发热、寒战、畏寒等全身性损害(24.14%),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表3 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表现

3.1严格使用指征 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症, 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 不能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防止滥用, 过量使用[7,8]。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有药物过敏史和高敏体质者慎用本类药物,用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敏试验(皮试)皮试液浓度一般为300 mg/L, 皮试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做好急救准备,以便可以及时进行抢救。

3.2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一般二联为宜, 选择没有拮抗而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或大于两药单用总和的抗生素。临床工作中, 医师必须熟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体内代谢过程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联用禁忌[9],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盲目经验用药。

3.3严把处方监督审核关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查房、查阅病历、审核处方,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干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这种误区不仅存在于患者及其家属, 一些临床医师有, 临床药师应该积极建议临床医师坚持“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单一不联合、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的原则,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4 讨论

随着基层医院对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量的逐年上升, 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相关性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只有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此类药物, 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 图雅.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04(11):143.

[2] 唐旭, 赵淼.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7):756-758.

[3] 杨显德.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临床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5):425-426.

[4] 杨品森.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分析.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11):572.

[5] 赵红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1):497-498.

[6] 马成洁.5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12):5271-5272.

[7] 尹维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 05(8):2186-2187.

[8] 陈小武, 梁莉, 彭惠嫦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变态反应15例护理与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7):104-105.

[9] 范铭.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物警戒, 2012, 09(2):119-123.

Rational using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U Mei, CHEN Yuan.Meizhou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Meizhou 514071, China

Objectiv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using Excel to collect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and take statistics, to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he data of adverse reaction of drugs,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clinical performance.Results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 drugs related to 11 , involving the most adverse reaction of cefoperazone was rocephin and cefoperazone.Adverse drug reaction involved 7 organs or systems,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s allergic reaction.Conclusion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reactions of cephalospori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

Rational us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s; Adverse reactions

2014-03-28]

514071 广东省, 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0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食品科学(2013年10期)2013-03-11 18:22:38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
世界中医药(2010年2期)2010-11-13 0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