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蜀河
摘 要: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创新思维,灵活利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育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指导学法,以适应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数学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1.走出关于创新的误区
教师不能认为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我们必须克服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旧的教学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要营造宽松、竞争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益,互相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做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1.利用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众所周知,新教材从直观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联系,把数学知识巧妙、自然地置于学生的“世界”里。例如:初一“有理数”的教学就是充分运用了生活中的知识,这样无疑给学生的学习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们会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寻找数学模型。我们还结合教材,提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做社会调查。例如:讲初一应用题关于“利率”方面的问题时,让学生开展调查,向父母和银行工作人员了解银行的利率情况、本息如何计算等。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调查,提出假设、收集信息,分析判断,尽可能让学生从特殊、个体问题的研究得到一般问题的规律。
2.巧妙地采用多种教学法
一个善于创新的教师应当是灵活、有效地将各种教学方法纳入学生的活动之中,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并使他们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人性化。为此,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1)课堂问题展示教学法。当学生需要知道教师对某些问题探究的方法时,对学生关注的疑难或尚未定论的问题,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自己思考、探究创新的过程展示给学生。
(2)具体任务下的“阅读-探索-总结”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觉探究。再就是将课堂内容中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概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从而得出相应的数学理论。
(3)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发动小组之间展开争论。借助辩论剖析问题、澄清是非,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及结论。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信息交流拭氛围即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群体交流转化。
(4)变换问题形式教学法。课堂中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在创新。或者利用问题结论探求需要什么条件,或利用有这些条件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从一个问题的分析解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着缜密的逻辑关系。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和职责,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大胆置疑。教师要注意发现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问的学生,随时进行表扬。我们还要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创新教育的今天,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新理念,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驾驭课堂,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迎来创新教育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李武南,张国良.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