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摘 要:教育学是近代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创立的,由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完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教育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成熟。然而在理论教育学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育界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无论是哪个学派的学者,都旨在完善教育学理论中的学科建设,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教育实践矛盾,促进当下教育事业的飞速和稳定发展。本文通过简要论述理论教育学的中西方背景,分析了各派对于理论教育学的几种观点,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学科建议。
关键词:理论教育学;学科建设;学科建议
理论教育学其实是教育学的一种简单分支,教育学在广大教育学家眼中是一门社会科学,然而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一种理性学科,这是由于教育学的研究运用的方法往往是理科研究过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这对于教育学的定义无疑是一种阶段性的进步。本文首先介绍了理论教育学的主要涵义,然后论述了中西方不同的背景下理论教育学的不同观点,最后针对中国现在推行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一、理论教育学的涵义
理论教育学,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教育学原理,主要是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教育的理论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论、教学论、教科书、教学大纲以及德育教育、美育教育、智育教育和体育等。同时,教育学是以教学环境为出发点,将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工具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教育学的中西方背景
教育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通过近代中西方教育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规模。笔者经过翻阅各种教育学理论文献以及深入学习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总结了中西方理论教育学的背景。
1.西方理论教育学发展背景
教育学最先起源于西方,16世纪,当时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了著名的著作——《大教学论》,整个教育界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大教学论》确立了以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学科,让原来以哲学思维探索教育学的广大教育家恍然大悟。于是,教育学家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教育学的科学发展方向上来。
19世纪,西方教育学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学家将教育实践与教育实验运用到教育学的研究中来,促使教育学从抽象的理论研究过渡到了科学实验方法中,这对于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中国理论教育学发展背景
我国的教育学理论发展比较晚,19世纪教育学传入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学理论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都严格按照教育学理论中的学科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站在科学的教育理论高度为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针对中国现行教育方针的学科建议
尽管教育学对于教育事业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国的素质教育推广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学制、课程论等教育学理论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研究并结合中国当下教育事业的综合发展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理论教育学的学科建议。
1.教师要还原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学往往是以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而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学与教育的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还原学生的主体性,让教育学更加侧重于实践,而不是一味地研究基础理论知识。
2.学校要努力做好学制的完善和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发展水平,因此,学校要及时根据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并结合当下中国实施的教方针政策作出学科制度的调整,增设各种活动和实践为主的课程,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努力。
3.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和社会相关人员要做好教育理论辅导教育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社会上与教育相关的各类人员的工作都会涉及到直接与学生相处的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理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修养,让其在和学生沟通与相处的过程中,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
4.班主任教师对于班级管理要讲究技巧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行为表现,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来制订合适的班级管理政策,尽量采用鼓励与赞扬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中国素质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而新课改又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根据教育学理论知识为当下的学科教育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广大学生的成才带来些许帮助,也希望能够为学校各界管理人士的工作改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