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思想认识的分析及对策

2014-07-18 06:31马永禄李志廷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思想

马永禄 李志廷

一、农村初中学生思想认识

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信仰、理想危机而导致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强心的危机。我们通过对农村学生的观察,了解到其思想认识大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1.缺少紧迫感、危机感

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生产力适应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特别是农村更需要用科学技术来指导生产。现在的初中生都是未来社会的生产者,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表现在:对文化课学习热情不高,学而不求甚解,学习中半途而废者较多。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学习一技之长。

2.缺乏使命感

部分学生对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缺少足够的思考,认识不到在今天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发展经济是富国强民之路,认识不到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因而悲观者居多,对未来缺乏信心和使命感。

二、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商品经济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人们渐渐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物质观念、利益观念和金钱观念。在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影响下,出现了知识贬值的现象。

2.社会就业问题

学生毕业后,还得自己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院校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面临就业问题。而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往往因不能对口招工就业,致使学习兴趣不浓。

(二)思想教育措施跟不上

学生的思想认识比较复杂,就其主流而言,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易变。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又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认识,没有及时引导,教育措施跟不上。

上述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采取必要的对策,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对策

1.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力量

从整个社会来看,应树立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者的光辉形象,要弘扬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情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能否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原则、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校教育是关键的环节。因此,学校可采取主题班队会、团会的形式,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如,利用周三团队活动时间,向学生宣传、报道本周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树立正面典型。

通过这样的工作,努力形成一种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多看贡献,少看金钱;多看成绩,少看穿戴的风气。使学生从自私自利中解脱出来,树立远大理想,富有民族的精神。

2.加强对学生“两史一情”的教育

加强对学生“两史一情”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我国下一代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的一项根本大计。基于这个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主要通过节日或纪念日活动来进行教育。如,“十一”歌咏比赛,“九一八”举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及图片展览,对学生进行直观性教育。我们还要进行国旗知识教育,通过升旗仪式及国旗下的献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强心和自尊心。

3.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

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人才的中心。为此,学校应在教育中发挥政治、语文、史地等相关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应全方位地育人,达到管理、教书、服务三育人。

此外,通过组织社会公益性劳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培养高尚的情操,使其具有为人类的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在实际中不断探索,以求共同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抚松县兴隆乡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