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桃喜
数学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光彩照人的,它绝对不只有计算、公式、法则等。数学家或数学史的故事,会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的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数学问题生活化,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问题的解决会教会学生很多思维方式……可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影响人的艺术,数学教师要了解只有当课堂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数学的知识神圣、魅力和诗意时,学生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数学课堂才会真的“活”起来。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这种“美妙的和谐”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亲近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生活、学习和经历,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亲的,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否则将“逆其师”而“背其道”。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学生,必须改变“训斥”、“强制”等做法,让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块绿洲。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被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为好学生的潜力,对他的成功要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把学生学习上的挫折和在发展方面的偏离看做是在他前进道路上的暂时阻滞。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不横加指责和嘲笑,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论。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下,才能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知识、情感等多方面的交流和汇聚,碰撞和融合,师生才能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认识。
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
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我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时,为了让学生能自己推导出中位线的性质,同时也为了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我在课前布置他们准备几个纸制的三角形,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自己通过剪、拼等过程,推导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数学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自己程式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体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和创造的空间。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心理特点是爱自由,不想被拘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分为几个等次,让学生自由选择。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几套练习:一种是基础知识的巩固;一种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类的题目;一种是拓展提高类的题目。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中,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三、开展激励性的积极评价
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给予表扬,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学好的信心。如课堂上开展抢答、笔答题竞赛,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当然,我们在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新。